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能源 >> 正文

产业化专项能否助新能源一臂之力?

Eedu.org.cn 作者:本报记者 郑金武…    资讯来源: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3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告指出,为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决定在2005~2007年期间,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专项资金将主要用来鼓励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供热和地源热泵供热(制冷)、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和氢能利用这五个领域内的高技术产业化。

    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大问题。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67%,煤炭比例过高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不堪重负。同时,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限,核电利用中的核废料处理问题尚难解决,水电中的西电东送也还存在一些技术和体制方面的困难。

    而另一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却非常丰富,而且分布广、种类齐全,可满足发电、供气、供热、制取液体燃料等多种需要,是替代煤炭、弥补油气供应不足、优化能源结构的一种重要选择。然而多年来,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方面,始终存在两道难以逾越的“坎儿”:技术和产业化。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太阳能电池用的硅锭/硅片研制和生产技术,我国始终未能有所突破。”中国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孟宪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而且美、日等国在半导体级应用硅锭和硅片技术方面,对中国长期实施技术封锁。”

    风力资源利用也遭遇类似的问题。我国风力发电站的设备绝大多数是从国外进口的,高昂的成本正是制约风力资源利用的一大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警示我们,没有自主技术,光喊高技术产业化的口号是不行的。

    不过,另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有些方面尽管国内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却又在产业化上走得一波三折。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副所长王文静向记者介绍:“在太阳能光热转换方面,太阳能光热真空管技术在我国已经成熟,产品生产工艺也不断得到优化,但是目前国外在这方面的需求却比国内大得多。”

    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在我国并不鲜见,自己的技术在国内得不到青睐,反而在国外受宠,甚至技术在国外转化后,生产出产品又返销到中国。不能不让人感慨:“中国创造”不是在为中国的经济做贡献,而是在为国外大公司的利益增长做贡献!

    “中国光伏市场和产业目前是分离的。”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总工程师赵玉文在地球村能源记者论坛上说,“中国光伏产业目前的快速发展是靠国外市场拉动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WTO世贸原则的引导下,外国光伏市场可以拉动中国的光伏产业,但拉动不了中国光伏市场。”

    市场与产业的错位,决不仅仅只是产品与需求脱节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产业的发展,还有赖于国家政策、政府干预、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产业化专项资金,无疑将为促进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利用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其它相关配套措施,产业仍不可能走向规模化。

    发改委的一位人士介绍说,此次产业化专项,将突出自主创新、综合集成与技术合作、技术引进相结合,加速发展具有我国特色及优势的技术领域,形成具有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化系统集成能力的产业化基地。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王万兴博士认为:“产业化专项,关键是看政府的出发点是什么,是要优化整个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呢,还是着眼于树几个典型?”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产业化,新能源,结构,资源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