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自然保护区圈养大熊猫拟迁居汶川耿达乡
规划内容
圈养大熊猫迁居耿达乡 更安全更生态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经专家评估,存在严重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已不能在原址重建。按照《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震后重建规划》,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将搬到耿达乡,位于幸福沟的神树坪-黄草坪-天台山一线。由于该区域有野生大熊猫活动,目前暂时还不能确定研究中心的具体面积。
“这里已经进行了连续三次地质调查和论证,能够确保新址的安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称,新的研究中心将修建80个兽舍,而大熊猫的活动场将更生态。未来除了在研究中心进行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和饲养,还将着手开展野化训练和野外放生实验。
新添4个保护点 恢复监测网络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主任李迪华教授,是此次制订卧龙重建规划的牵头人。昨日下午,李迪华在接受成都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卧龙的重建并不是简单的恢复,重建也将是科研水平大幅提升的机会。保护区内的三江、邓生、木江坪三个保护站在地震中毁于一旦,未来将恢复重建。另外将设正河、西河等4个保护点。再加上五一棚的观测站和数十条野外巡护道路,构成了完善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也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博士后到卧龙搞研究。
乡镇居民不会外迁 香港澳门参与援建
张和民表示,耿达乡、卧龙镇政府将在保护区重建,一乡一镇的居民不会外迁,他们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进行安置。
按照卧龙重建规划,将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回收体系,而且固体有机垃圾处理点可把垃圾处理成有机肥循环利用。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已经承诺将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重建纳入支援范围。据悉,香港将主要以项目形式参与卧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将在康复治疗、心理抚慰等方面为当地群众提供援助。
至于重建的时间表,张和民称,卧龙特区的重建速度,将取决于映秀到耿达道路通车的进程。
相关链接
1963年建立的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面积20万公顷,是我国最早建立、面积最大、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80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震前圈养的大熊猫约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种群总数的60%。(记者 张欧)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