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正文

大熊猫不再濒危了吗?如何保护

Eedu.org.cn 作者:张行勇    资讯来源: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12
摘要: 9月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报告将大熊猫保护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这一消息的发布立即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秦岭大熊猫 赵纳勋  摄影

9月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报告将大熊猫保护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这一消息的发布立即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9月22日是“国际熊猫节”。

IUCN为什么要降级?今后对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是否可以放松了?《中国科学报》近日就上述问题采访了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岭大熊猫保护与繁育专家金学林研究员。

降级,说明大熊猫保护措施行之有效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布濒危物种红皮书(Red Data Book),其目的是:一是不定期地推出濒危物种红皮书以唤起世界对野生物种生存现状的关注;二是提供数据供各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参考;三是为全球的科学家提供有关物种濒危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金学林首先介绍为什么发布红皮书。

根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等级和标准(版本 3.1 :IUCN 2001),将野生动物的保护级别定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7个级别。而其中“濒危”是指过去十年或三个世代内种群数量减少超过70%,或者分布区小于5000平方公里,或者种群数量小于2500只,并且灭绝风险大于20%;“易危”是指过去十年或三个世代内种群数量减少50%,或者分布区小于20000平方公里,或者种群数量小于10000只,并且灭绝风险大于10%;接近易危标准但未达到的为近危,尚未达到的为无危。

金学林进一步介绍,IUCN是依据国家林业局2015年2月发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作出的降低大熊猫保护等级的。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现有1864只野生大熊猫;从2000年前的1114只到2002年的1596只,再到2013年的1860只,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估计,包括幼崽和成年大熊猫在内,野生大熊猫共约2060只。过去10多年间,大熊猫“种群数量减少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种群数目已经开始增加”。

IUCN这次大熊猫降为易危物种,至少说明了大熊猫生存与保护的三点状况:一是经过多年的保护,大熊猫种群数量开始回升;二是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和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三是大熊猫灭绝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很少有物种能够从濒危名单上被划掉,这说明我国这些年对大熊猫的保护措施是有效的。这也是IUCN对我国政府和人民多年来保护大熊猫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的肯定。金学林如是评价之。

降级,对大熊猫保护是否有利?

在IUCN消息发布后,国家林业局对这一评级变动做出回应。其表示,IUCN的报告是根据相关数据和技术指标,从理论上做出的判断。作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着眼于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国家林业局认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栖息地破碎化仍是威胁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部分局域种群仍面临生存风险。

来自秦岭大熊猫保护区一线的野外保护人员认为,IUCN仅根据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量而对保护等级降级不是十分妥当。首先,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状况不容乐观,自然保护区内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确实不错,但保护区以外的栖息地保护值得担忧,主要是社区旅游、林下经济开发利用,人为活动对大熊猫生存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其二,现在的大熊猫数量中有一定的人工繁育种群比重,一年比一年高,而野外的增长幅度还较缓慢;其三,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很狭窄,分布区面积相对其它物种仍然很小,如豹,仅管红外相机在秦岭拍到的豹的照片远远少于大熊猫,数量肯定也远远小于大熊猫,但它的分布非常广泛,全国各地都有。

金学林强调:对于大熊猫来说,降级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保护。因为,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如果保护措施改变或保护力度稍有减弱,大熊猫就会再度回到“濒危”物种的名单。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栖息地依然破碎化严重,1864只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分割成33个斑块,这些斑块中大熊猫数量不足30只的22个,不足10只的17个。由于这些栖息地斑块相互隔离,斑块之间的大熊猫交流困难。加之,全球环境变迁导致的气温、降水量变化也会引起栖息地的植被改变以及疾病爆发,这些都给大熊猫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为此,继续强调大熊猫的濒危性并不是危言耸听。

陕西秦岭大熊猫保护的压力将更大

陕西电视台记者况元媛介绍,9月12日他们节目组在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向定乾引导下,寻访秦岭野生大熊猫。在海拔1500多米,名为水洞沟的密林中,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非常幸运的邂逅一只年纪在十四五岁的雄性大熊猫,让彼此有点“措手不及”;当时这只野生秦岭大熊猫在竹林里,即使看见他们一行三人,它也并不逃离,继续品尝着竹叶。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一说到大熊猫的时候,都说熊猫是在四川,秦岭的大熊猫,比四川的遇见率高得多,很多人对我们秦岭大熊猫并不了解。”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向定乾说。

“在秦岭尤其是在长青(保护区),很多熊猫和人是特别的和谐,人能够离的很近。”

金学林告诉记者,最新的普查数据表明,活跃在秦岭的野生大熊猫数量约345只(不含1岁以下幼体),种群密度达到0.096只/平方公里,居全球之首。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形态上已经形成了明显差异,秦岭大熊猫鼻骨比四川大熊猫短五分之一,显得脸部更圆、更漂亮、更憨态可掬,所以很多人将秦岭大熊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

“其实人们很早就发现秦岭的大熊猫与其他5个山系的大熊猫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在秦岭多次发现棕白色的大熊猫,秦岭的大熊猫头更圆、吻部更短,相比于其他山系的大熊猫更像“猫”,秦岭的大熊猫相对较小,而且腹部的毛色发棕,不像四川的熊猫看起来那么黑白分明。近些年来,科学家利用形态解剖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方法研究发现,秦岭的大熊猫至少与其它山系隔离至少在5万年以上,已经达到了亚种分化的标准,为大熊猫秦岭亚种”。金学林进一步阐述道。

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具有独特的意义。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秦岭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与其它山系种群的遗传分化最大。大熊猫秦岭亚种仅分布地域狭窄,数量少,不到全国大熊猫总数的五分之一,更为稀有和濒危;秦岭大熊猫36万多公顷栖息地中仍有约45.6%未能得到有效保护,而且破碎为6个斑块,大熊猫被分为6个孤立的局域种群,最小的种群只有2-3只,生存状况岌岌可危。可以说秦岭东、西部局域种群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除了栖息地破碎化外,集体林内的竹子采伐、驴友探险等干扰以及竹子开花对大熊猫的威胁趋向加速发展的势头也令人担忧。在秦岭,穿越大熊猫栖息地的高速铁路有1条,高速公路有1条,国道有3条,省级公路有2条,还有很多县级、乡级道路,这些道路在很多地方已经将大熊猫栖息地割裂;日益升温的秦岭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也给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影响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

可喜的是,今年4月启动了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编制工作,在四川、陕西、甘肃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后,将由中央统一协调管理,打破现有的省、市、县区的条块划分,从规划、投资、管理等方面加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管理和保护,避免了过去地方政府为经济发展随意侵占大熊猫栖息地的行为,并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和改善大熊猫栖息地,这对大熊猫保护将是质的提升,无疑是大熊猫的福音。

和谐之美 况元媛 摄影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