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在线投稿 我要留言 RSS订阅: 本站通告:

  没有公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 实验性论文
  • 2011/8/1微生物介导的碳氮循环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 摘要土壤是地球表层最为重要的碳库也是温室气体的源或汇。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土壤温室气体的容量、收支平衡和通量等已有较多研究和估算,但对关键过程及其源/汇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微生物是土壤碳氮转化的主要驱动者,在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阅读全文]
  • 来源:生态学报, 2011年 12期作者:沈菊培; 贺纪正点击:4054
  • 2011/8/1苏南丘陵区毛竹林冠截留降雨分布格局
  • 摘要林冠截留是一个复杂的水文过程,受降水特征及林分特性的影响较大。以北亚热带苏南丘陵地区人工毛竹林(Phyllostachys edulis)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年度各场次降雨观测数据,分析了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与林冠截留降雨的关系,研究了[阅读全文]
  • 来源:生态学报, 2011年 12期作者:贾永正; 胡海波; 张家洋点击:271
  • 2011/8/1流域景观结构的城市化影响与生态风险评价
  • 摘要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在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的基础上,利用ARCG 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揭示了城市化对研究区景观结构的影响,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以及城市化与生态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阅读全文]
  • 来源:生态学报, 2011年 12期作者:胡和兵;刘红玉; 郝敬锋等点击:391
  • 2011/8/1外来种湿地松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摘要通过凋落物袋+小盆模拟试验研究,分两个时期(分解5个月和18个月)比较了外来种湿地松与本地种马尾松的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和功能(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来种湿地松凋落物的C∶N高于本地种马尾松;(2)两个时[阅读全文]
  • 来源:生态学报, 2011年 12期作者:陈法霖; 郑华; 阳柏苏等点击:443
  • 2011/7/4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动态格局
  • 摘要: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栽[阅读全文]
  • 来源:生态学报,2011,10作者:杨超; 田大伦; 胡曰利等点击:2780
  • 2011/7/1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碳收支机制的影响
  • 摘要森林土壤储存着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大约45%的碳,在维持全球碳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剧的全球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吸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积累。本文以欧洲和北美温带地区开展的有关氮沉降对森[阅读全文]
  •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11年 03期作者:王汝南; 蔺兆兰; 王春梅点击:367
  • 2011/5/31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管理
  • Review on carbon cycle of forestry ecosystem and its management under the global changes摘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管理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主题,同时也是[阅读全文]
  •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02期作者:王邵军; 阮宏华点击:3119
  • 2011/5/31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 Analysis of Effects of Global Change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摘要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全球变化的事实,认为全球变化很[阅读全文]
  •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年 02期作者:朱连奇; 许立民点击:2667
  • 2011/4/8中国能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补偿的测度
  • 摘 要:本文从探求中国能源可持续消费出发,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重点将中国29个行政区域化石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并且进行了横向对比,生态赤字大小的顺序为东部〉中部〉西部。同时,以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国家宏观层面[阅读全文]
  • 来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作者:薛晓娇 李新春点击:2109
  • 2011/3/29中国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
  • 摘要 :根据中国南亚热带海岛生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岛,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As、Hg)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但个[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 01期作者:孙元敏; 陈彬; 黄海萍等点击:1933
  • 2011/2/23珠江冲淡水东扩机理研究获进展
  • 南海北部低盐水团分布和时间演变是由于变化的风场所导致的河口外面流场的变化而形成的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重点实验室(LED)在揭示南海北部夏季珠江冲淡水东扩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夏季上升流与珠江冲淡[阅读全文]
  • 来源: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作者:佚名点击:200
  • 2011/1/7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冰雪灾害引发的林木损害及林地养分
  • 摘要对中亚热带被冰雪灾害破坏的杉木林地的杉木损害程度及其林地养分分布变化进行了调查,冻雨在杉木枝叶上形成冰柱,造成大量的林木折冠,林木折断的树干部位随胸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树木残体的干质量达25987.6kg·hm-2,树干、枝、叶和皮分别[阅读全文]
  •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2010.9作者:薛立; 许松葵; 陈红跃等点击:357
  • 2011/1/7胶州湾养殖区贝类生物体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
  • 摘要 对胶州湾养殖区贝类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采集的菲律宾蛤仔、长牡蛎和栉孔扇贝生物样品中9种PBDEs(BDE-15、BDE-28、BDE-47、BDE-75、BDE-99、BDE-100、BDE-138[阅读全文]
  •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2010.12作者:夏斌; 周明莹; 陈碧鹃等点击:175
  • 2011/1/7太湖化学耗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 摘要基于2009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全太湖32个站点的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溶解性总氮(DTN)、溶解性总磷(DTP)、浮游植物色素数据,分析了太湖COD、BOD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阅读全文]
  •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2010.12作者:殷燕; 张运林; 时志强等点击:205
  • 2011/1/7樟树对~(14)CO_2的吸收和积累
  • 摘要:为了探明14CO2在环境中的行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樟树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并探讨了樟树作为监测大气14CO2污染指示植物的可能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通过叶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14CO2会在樟树叶片中积累,检测到的[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2010.12作者:史建君点击:174
  • 2010/11/19热带雨林形成条件研究获新进展
  • 据当地媒体报道,最近一期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的两篇论文指出,根据最新科学研究,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形成和演变时间跨度长达6500多万年,其间地球急剧变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高温条件以及安第斯山脉的缓慢隆起是亚马孙地区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阅读全文]
  •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新生点击:483
  • 2010/11/17青海湖流域水化学研究获新进展
  • Sr同位素与Ca/Na关系显示了不同类型围岩对青海湖流域水化学的制约 现代地表过程的评价是陆相沉积物中代用指标合理解释的基础。因其地理/地质位置的重要性,以及环境的脆弱,青海湖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对水化学组成及其制约因[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作者:金章东等点击:423
  • 2010/11/13黑潮与边缘海交换研究取得进展
  • 近期,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在长期科研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卫星遥感、数值模拟和动力学分析,成功地揭示出黄东海海盆尺度范围内黑潮与边缘海跨陆架水交换的路径和动力机制,其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国际海洋科学JCR排名[阅读全文]
  • 来源: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作者:袁东亮等点击:269
  • 2010/9/2不同Zn水平下辣椒体内Cd的积累、化学形态及生理特性
  •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d(20mg·kg-1)污染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Zn(0、100、200、400、600μmol·L-1)对辣椒生长、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辣椒体内Cd形态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400μmo[阅读全文]
  • 来源:环境科学,2010年 07期作者:陈贵青; 张晓璟; 徐卫红等点击:178
378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文章排行榜 周排行 月排行 总排行
  • 没有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