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禹门口—潼关河段湿地保护探讨

作者:张志坚 原保平 …    文章来源:黄河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19
 

  摘要:禹门口—潼关段黄河干流属典型的游荡性河道,1968年9月开始进行工程治理,目前形成稳定滩区675 km2,其中湿地255 km2。30多年来,这些湿地发挥了巨大的生态保护效益,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①黄河来水持续减少,湿地范围不断萎缩;②河流污染严重,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③农民垦荒,湿地受到严重破坏;④对湿地缺少重视,更缺少管理。为了保护湿地,建议:①将湿地管理纳入河道管理的范畴;②地方政府应建立滩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③加强治污,努力实现污水达标排放;④鼓励农民退耕还湿;⑤适当限制上中游取水,保持河道基本生态流量。

  关键词:保护;湿地;禹门口—潼关河段;黄河

  黄河禹门口—潼关段(简称禹潼段)亦称黄河小北干流,长132.5 km,属汾黄渭地堑中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河宽4~19 km。为了控制河道游荡引起的两岸塌岸毁村,1968年9月开始对该河段进行治理。截至2002年底,两岸共修建治河工程32处,约131.9 km,基本控制了河势。河道面积由原来的1,107 k m2缩减到432 k m2,形成稳定滩区675 k m2,其中可耕地420 k m2,湿地255 k m2(不包括治河工程内的鸡心滩、边滩、嫩滩、河漫滩等)。这些湿地以其地貌特征主要可分为水坑水洼、沼泽地和湿草地。

  在广阔的湿地上,罗布麻草甸广泛分布,与此伴生的主要植物有芦苇、莎草、苍耳、灰绿藜、节节草、鼓子蔓、铁杆蒿、红刺玫、野大豆、马蔺草等。小北干流治理30多年来,由于湿地的作用,使得当地气候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飞沙扬尘(当地群众称“沙马”)天气明显减少。滩地环境优越后,50余种鸟类来到黄河湿地栖息,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黑鹳、白鹳、丹顶鹤、大鸨、黑颈鹤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白天鹅、灰鹤、鸳鸯、红胸黑雁、白额雁等;经济价值较大、数量较多的鸟类有豆雁、赤麻鸭、树鸭、大白鹭、苍鹭、雪雁、红雁、猫头鹰等。河道治理所带来的环境效益以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不断地显现出来。

1 禹潼段黄河湿地面临的问题

1.1 黄河来水持续减少,湿地范围不断萎缩

  对禹潼段黄河湿地起涵养作用的水系主要有:禹潼段黄河干流、汾河、渭河等。根据1919年以来的水文资料,禹潼河段上首黄河干流龙门站1919~1986年实测平均年径流为317.5亿m3,而1987~2002年实测平均年径流仅197.4亿m3,减少了38%;汾河河津站1919~1986年实测平均年径流为14.3亿m3,而1987~2002年实测平均年径流仅5.0亿m3,减少了65%;渭河华县站1919~1986年实测平均年径流为79.3亿m3,而1987~2002年实测平均年径流仅47.0亿m3,减少了41%。河道来水减少后,湿地范围不断缩小,由黄河泥沙沉积形成的广阔滩区地表裸露,引起当地飞沙扬尘天气增多,2002年全年飞沙扬尘天气达17次,影响20余天。这些飞沙扬尘都是当地地表物质的产物,影响范围波及河道两岸10余m2。据史料记载,黄河禹潼段明代的飞沙扬尘就非常严重,右岸形成了著名的沙苑,左岸形成了从清涧到汾河边10余km长的三重梁(沙丘),先后掩埋大大小小18个村庄。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里的飞沙天气仍然很多,因此2002年又突然多发的飞沙扬尘天气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2 河流污染严重,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

  禹潼段黄河干流及两岸支流污染起始于1985年。1985年以前,两岸还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区,那时黄河干流水波滔滔,两岸支流河水清清,不时还有船只来往;1985年以后,两岸大中型国有企业及大量民营企业相继兴建,这些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排放大量的废污水,使得各测污断面主要污染指数持续增长。汾河河津断面、涑水河蒲州断面、渭河华县断面水质常年超V类,使水体失去所有使用功能。主要污染参数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挥发酚、氧化物、总磷、亚硝酸盐、非离子氨、石油类常年超标,铅、汞、镉、砷常有超标现象。汾河河津断面挥发酚超标最高达到500倍,化学需氧量超标最高达200多倍,生物需氧量超标最高达300多倍;非离子氨超标最高达20多倍;涑水河蒲州断面非离子氨超标最高达4 000多倍,化学需氧量及生物需氧量超标最高达100多倍,挥发酚超标最高达300多倍。禹潼段黄河干流禹门口至蒲州水质综合评价常年为Ⅳ类水,蒲州至潼关则变为V类水;渭河的情况更为严重,年入河排污量达19.81亿t,占禹潼段排污总量的70%以上,年污染物输送总量13.96万t,占禹潼段污染物总量的60%以上。

  废污水的超标排放,污染了河川径流及地下水。汾河流域因地下水严重污染而停用的水井达500多眼。禹潼段黄河干流左岸的运城市19眼深水井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氨氮、亚硝酸盐、六价铬超标;右岸黄河滩的积水,矿化度一般在5 g/L以上,高的达10 g/L以上,含氟量多在7~9 mg/L,高的在10mg/L以上,水味咸苦,根本不能饮用和灌溉。大荔县华原、赵渡乡黄河滩的地下水也几乎与上述指标接近,同样不能饮用和灌溉。这些含盐量较高的滩地,有的变成白茫茫的不毛之地,有的仅能生长单一的碱蓬草,鸟类也不在此栖息,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生物不能生存或生物的单一,会使当地生物链出现断环,1997~2001年禹潼段两岸连年爆发蝗灾,左岸的永济滩、北赵滩、薛公滩,右岸的新民滩、朝邑滩蝗灾程度不同,残蝗密度最高达1 500只/ m2。

1.3 农民垦荒,湿地受到严重破坏

  禹潼段黄河干流径流量的减少导致了两岸湿地的萎缩,一些沼泽地变成了湿草地,原来的湿草地变成了草地。沿河农民受经济、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利益的诱惑,借机毁草垦荒。湿地初开垦的前几年,土壤中遗存有大量的植物腐殖质,往往收成较好。这种短期的获利提高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湿地退缩一点,农民便开垦一点。结果几年后滩地大面积返碱,成为不毛之地,即使未返碱的地方也因肥力不足而广种薄收,甚至有种无收。以前左岸永济滩、河津滩近1.7万h m3的滩地种出的花生产量高、品质优,如今种花生产量很低,有的只长蔓而不结果。这些被农民反复耕种的滩地在表面的腐殖质层遭到破坏后,沙土裸露出地表,一遇5级以上大风,便会形成飞沙扬尘天气,使当地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1.4 对湿地缺少重视,更缺少管理

  禹潼段黄河湿地是河道治理以后形成的河流湿地,各级管理部门及沿河群众对湿地所产生的作用缺乏认识。他们重视治河工程护岸、护滩、护村的作用,却忽视了因治河形成湿地所起到的巨大的生态保护作用。30多年来,禹潼段黄河治理搞了4次规划,但没有一次把湿地保护纳入规划,没有把湿地保护和工程建设以及工程管理结合起来。除此之外,沿河农民争地的现象非常突出,刚修建的治河工程背后还纯属湿地,完全不能耕种,也被当地农民占有(如小石嘴工程)。因此可以说,禹潼段黄河湿地30多年来默默发挥的巨大的生态保护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到,对湿地还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

2 建 议

2.1 湿地管理应纳入河道管理的范畴

  禹潼段黄河湿地与该河段河道有着紧密的联系,湿地管理应该与河道管理、水资源管理、滩区开发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进行河道治理规划时,应把湿地保护作为一个相关内容进行规划;在修建治河工程时,不仅应对护堤地进行划界确权,还应对湿地划界确权,适当以湿地立项安排部分投资,以便加强对湿地的管理和保护。同时,湿地管理和保护应列入工程养护队的目标任务,每年加以考核。

2.2 地方政府应建立滩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当前,滩区种类丰富的野生植物促进了野生动物的繁殖。然而随后便有人开始捕杀这些野生动物,更为严重的是后来有人在滩区建起了野味饭店,许多人用网、铁夹、细铁丝圈等工具来捕杀动物,非法牟利。为此,地方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划定滩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制止不利于湿地保护的各种行为。

2.3 加强治污,努力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黄河径流及沿岸地下水的污染,已成为治黄中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各级部门高度重视。黄委在黄河干流及沿岸支流的卡口站都设立了测污断面,对流域排污进行监测。运城市2003年1月21日发出通知,要求加强黄河沿线的水环境保护,并对直接或间接排入黄河、汾河、涑水河的企业排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治污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达标排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汾河流域煤、铝资源丰富,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渭河流域有西安、咸阳、宝鸡等工业城市;禹潼段沿河两岸铝厂、电厂、煤矿、炼焦、炼铁、制药等厂矿行业较为发达,治污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是治污的责任者,河道管理部门应该是治污的监督者,还应该明确治污的执法者,对短期内不能扭转超标排污状况的企业,应该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关停。

2.4 鼓励农民退耕还湿

  当前,由农民开垦的沿河湿地还属广种薄收或有种无收区域,还有大量的曾经效益好的开垦地在耕种几年后效益大幅度降低。所以,应该鼓励农民“退耕还湿”,参考西部开发“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在湿地的边缘地带,鼓励农民种树,避免多次耕作。同时,结合沿河著名的永乐宫、关帝庙、鹳鹊楼、唐开元铁牛、普救寺、后土寺、龙门等旅游景点,建设开发湿地公园,既可以解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适当限制上中游引水,保持河道基本生态流量

  黄河来水减少最根本的原因是降雨过少,然而造成河枯的原因却是降雨越少、引水越多。2001年7月21日8时龙门水文站出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小流量34.6 m3/s,然而22日8时到潼关时仅剩下0.95 m3/s。几十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就是这样,越旱越引,使负重的黄河难以承受流域的重负。根据黄河引水的实际情况,上中游多为提灌引水,引水成本很高,从全河统筹考虑,适当减少上中游引水,留足生态用水并适当增加下游自流灌溉引水是合算的,所产生的环境效益更是不可估量的。

3 结 语

  禹潼段黄河湿地是该河段治理以后所产生的生态保护效益的集中体现,它与黄河上游湿地及黄河下游入海口湿地一起,共同对黄河流域内的气候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应当引起流域机构及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加以保护。

  作者单位:黄河小北干流山西河务局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研究称全球变暖毁灭远古雨林
隧道内发现的蕨类植物美国研究人员在伊利诺伊州一处煤矿发现…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