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编者按
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贵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于8月22日~23日在贵阳市举行。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以“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主题。本报今日摘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英国前首相 托尼·布莱尔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必须要在经济与环境之间做出抉择,这是不对的。有些人觉得要避免气候变化,就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并且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现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虽然是千真万确的,但如果我们不能够解决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而且科学所做的预测准确的话,那么我们所承受的后果将更加严重。
我们必须在接下来的10年中,保证全球释放的碳排放能够下降。到2020年的时候,必须保证在2050年前全球的碳排放减少60%。哥本哈根协议和谈判相对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要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能够达成协议并非易事。发达国家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因为现在所有的人为对环境带来影响的排放,大部分都是由发达国家释放的,所以他们应当带头减排。所有的国家都必须采取行动。如果我们都有这样的意愿,有志者事竟成,就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
现在已经有足够的技术能够保证我们在2020年之前减少大量的碳排放。各种企业、创新人士都在为这方面的技术而努力。另外,还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碳排放在2020年之前减少1/4。但是,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尽快使用这些现有的技术。比如先进的发动机、电动车、高能效的建筑设计等。可再生能源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风能、太阳能等。
我们还必须避免热带雨林的消失,这也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一环。事实上,提高能源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热带雨林的消失,这3个途径对于碳排放的削减作用可以抵消几年中碳排放的增加。现在,数十万的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低碳市场,许多中国成功的企业、领导人都在低碳的新浪潮中获得了成功。比如,10年前还不存在的中国六大太阳能光伏制造商,在2008年7月时市值已经超过了150亿美元。
在供应方面,提供低碳产品的市场增长非常迅猛。太阳能在过去几年已经增长了60%,预计在2010年之前,太阳能方面的产值可能会高达200亿美元。风能已经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4倍,低能耗的电灯泡增长了5倍。电动车的增长及销售预计在接下来的10年中会增长10倍。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在全球创造了200万个就业机会。
政府在低碳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政府的低碳政策,最终还要靠企业来落实。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投入到这些产业中。
国家发改委环境资源司副司长 何炳光
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制定我国节能产业规划,下面就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展望,谈3点意见。
一、发展绿色经济是大势所趋。我国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绿色产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节能环保产业抢占市场带动能力强、社会责任也大,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促进消费、稳定出口的重要结合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初步预算,十大节能工程投资需求超过4000亿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涉及需求4000亿元以上。从长期来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利于提升竞争力,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绿色经济如火如荼;另一方面,节能环保产业存在着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我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长远目标要着力于提升竞争力,形成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为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节能产业,依托节能重点工程,大力培育和发展节能装备制造业,加快节能装备的推广利用,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加大推广,逐步提高市场份额。发展一批能够提供节能设计、审计、能源管理服务的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研发推广运用有关的技术装备,构建社区回收站点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回收体系。大规模发展环保产业及配套设施,加快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重金属污染处理,对污染处理要专业化、社会化。推行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的特许经营,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
三、着力构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社会化体系。加大经济政策力度,包括投资、价格、收费等方面的经济政策。强化法规标准的监督,为节能环保产业创造外部环境。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研究出台强制性产品目录,打破行业和地方的垄断,遏制节能环保招标中恶性竞争行为。要在节能环保领域设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支持成套装备的研发,特别要组建一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的联盟。
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IPCC)原副主席 莫汗·穆纳辛格
我们看到气候环境中我们面临的危险:贫穷的国家,收入低、排放也非常少,占8%;富裕的国家,收入高、排放也高。让所有的排放能够降低,并不等于要牺牲现在的生活水平。必须在降低排放的同时,建立起一个社会网络,来保证贫穷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不会被牺牲,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找到一条渠道、一个通路,能够使得中等收入的国家产生跃进式的增长,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在经济、财务、技术上的合作,才能够找到通路。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已经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领先世界各地,出现了经济复苏。在技术与建设的投资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国家,有了很多举措来提倡发展绿色经济。在环境方面,贵阳也积极发展成为生态城市。上海在过去的10年中,也非常努力在实现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减少排放。另外,中国也制定了长期目标,希望能够在2030年时达到碳排放的顶峰。
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提出了三角形模式,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3个方面的平衡。保持三点平衡,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如果把所有的问题划分开来看,既有经济增长问题,也有环境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是针对问题试图逐个击破,这具有非常大的风险。如果我们能够把所有的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就可以在各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找到和谐之路。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