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资源领域看新加坡的生态文明制度
政府企业公众的PPP合作模式
问:新加坡的整体环境思路有什么特别的吗?
答:全球的经济发展,很多国家都是先污染,再治理。但新加坡是少数几个在经济增长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国家。

新加坡将两条河流入海口拦截起来形成滨海湾水库
这跟新加坡独特的国情和发展查略有关。新加坡的自然资源非常有限,河流、植被森林和土地都是如此,这些有限的资源需要很好的保护。另外,从发展思路来说,它被迫选择了一个两头在外的发展思路,吸引国际市场的资金,技术,尤其是人才,生态的可持续和环境优雅宜居就成为重要的优势因素,特别是后期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跟人的因素极其相关,如金融、国际总部和教育中心。可以说,新加坡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跟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问:我们也知道,在新加坡,政府在提供一些公共服务时往往秉持要收回成本或者让用者分担一定比例的原则,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也避免公共资源被滥用。在水的议题上,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市场机制的?
答:环境生态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不能够由政府一家来做,一个是资金有限,另一个是人力有限,更主要是智慧有限。如何把私人企业的力量,把民众的力量调动起来,俗称PPP模式,第一个P是政府,第二个是私人企业,第三个是人民。环境工程也必须要引入私人企业和民众的力量。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在法规制定和在执行方面起带头和协调作用,企业和民众应该成为一个主要的力量,新加坡有很多探索。

新加坡榜鹅水道公园
比如垃圾的高温焚化发电。这是政府和企业合作的例子,政府的参与是要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垃圾焚化的特点之一是要垃圾的供应量需要足够大,否则达不到一定的温度,发电能力会下降。所以新加坡政府说了,我保证每天给你足够的垃圾供应,可以达到所需要的温度,从而保证发电量的平稳。所以垃圾的回收是政府做的。反过来说,如果这个问题由私人企业去跟垃圾回收商去谈判,垃圾的供应就很可能不稳定,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这会影响到企业发电的平稳性,成本也会变得不可预测。这是一种合作方式,政府起杠杆作用,企业和市场是根本。
问:在水务中公用事业局扮演什么角色?
答:公用事业局是新加坡的一个法定机构,也是政府全面负责水务工作的机构,包括饮用水的供应,暴雨洪水的应对,污水的处理,海水淡化,这避免了互相扯皮执行不力的问题。
政府、企业和公众在水务上也是相互合作。比如海水淡化,它是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需要非常长时间才能够收回投资,技术也比较复杂。新加坡一些海水淡化的项目是由政府给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包括对银行方面一些贷款提供担保。然后,私人企业跟政府合作,通过投标的方式,承担海水淡化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跟公用事业局签订合约,把生产的水卖给它。这样企业的运营风险降低了,政府也不需要全面参与,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企业运营,但有政府作为靠山,这是典型的合作模式。垃圾焚烧发电,海水淡化和污水回用的新生水,都是这种模式。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