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作者:程传兴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型农村社区是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区域发展模式,为了更好地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粮食和现代农业基地,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一、从区域特征上正确把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

  新型农村社区是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对中原经济区农村区域的发展,虽然名称上为新型农村社区,但本质上却是城市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发展形式。与已有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相比较,具有这样几个优势:

  一是以突出居住功能区为特征的就地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作为一个居民功能区,人口相对集中,便于公共设施的提供和维护,便于公共服务的全面覆盖;

  二是突出了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的地域城镇化特征,便于土地流转、现代农业发展与劳动力转移。调查显示,目前农村住宅有20%-30%的空置率,农村劳动力迁移最担忧的是其房产和土地经营权,农民一直把其养老和社会保障寄托在土地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高。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农村居民原有的住宅置换成社区的居民住宅,从而使农民的土地资产价值得以显现和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交易。这就为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与复耕、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农产品价值链的拓展、农民就地非农化与异地劳动力转移提供了驱动力,进而带动整个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是突出宜居和生态建设。城镇和乡村是一个循环的整体,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社会形态中,城市是主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的提供者,而乡村则是粮食和生态产品的提供者。所以,没有美丽的乡村,就没优美的城市,就不可能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前,乡村面源污染严重,垃圾堆积如山,白色漂浮处处,70%的江河湖泊不同程度地受到生活垃圾和化肥农药残留的污染。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统一处理,通过现代农业发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从而将农村建设成为没有城市拥堵、噪音和尾气但拥有城市现代生活品质、空气清新、生活恬静、山水优美的新型宜居社区。

  二、现代农业发展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要的产业内容

  首先,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互为驱动。一方面,现代农业发展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产业基础。产业是城镇的支撑,如果没有产业的良好发展,就不可能有很好的人口集聚,就不会有城镇的健康发展。可以这样说,新型农村社区在短期内完全可以建设起来,但要持续健康地地发展下去,离不开一定的产业基础。有了产业基础,就有了就业岗位,就能够集聚人口。另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工人、人力资本和市场空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粮食的直接消费在减少,肉食、水果、蔬菜在增加;即使粮食消费,成品、半成品、加工过的产品等需求也在持续增加。这就需要大量的生产性服务,包括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农超对接、餐饮服务等等。很显然,新型农村社区就地转移的产业工人要比城镇产业工人从事农业生产更具有优势。

  其次,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道路。现代农业是一种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农业,是用现代工业技术和产业经营理念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涉及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延伸。

  走规模化道路,主要是解决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目前的家庭化经营越来越表现出土地耕作的“细碎化”,导致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限制、劳动力投入的减少,甚至农业的副业化现象。

  走产业化的道路,主要是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一方面,人们食品结构的转换对“加工食品”提出了市场需求,从而推动食品供给围绕食品价值链不断拓展和延伸;另一方面,产业化生产形成的农产食品链,能够克服农业生产的产业弱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走标准化的道路,一方面是适应产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食品生产安全方面的要求,便于食品质量的监控。这种标准化生产包括食品链条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食品的跟踪和追溯制度将逐步完善。

  总之,农业产业化是新型农村社区的产业基础,现代农业发展得越好,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越能够健康地发展。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做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目前,我国城镇化“摊大饼”式的蔓延非常严重,不仅城市在蔓延,而且农村也在蔓延,对我国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8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如果不从根本上注重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很难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所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做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首先,必须定位好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目标——城市化的生活内涵。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便于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够有效地解决“空心村”问题,起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水平,有力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想目标应该是:现代农业服务园区的集聚区;农村居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地;“农民工”的生活园区。

  其次,解决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的主要问题——土地资产问题。土地资产不仅是土地资源价值的体现,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社会制度设计的产物。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农村社区居民的房产价值将被激活并显现,增加农民的土地资产。新型农村社区围绕土地资产必须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解决“空心村”问题,释放更多的土地空间和耕地资源;土地资产增值收益的合理公平分配与农民资产的顺畅置换。

  第三,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应避免的问题——资源的浪费与“返贫”。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应避免如下三个问题:增减挂钩不仅没有带来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反而使得城镇近郊的大量土地变为建设用地,“摊大饼”式发展愈演愈烈;整理出来的耕地质量差,难以从数量和质量上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地方政府成为政策执行的主导者和受益者,导致农民“上楼致贫”。

  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要求

  现行的农业生产仍是以“石化农业”为主导的常规农业生产,大量依靠化肥、农药、人工合成饲料等外部要素。这些要素在提高粮食产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土壤退化和沙漠化、土壤风蚀、水土污染、肥力降低等等,使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正外部性,除了生产粮食之外,还提供净化环境的功能。随着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当农业满足粮食消费需求之后,农业生产的副产品——生态环境的价值将日益凸显。所以,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农村的更新建设,这种更新是对土地的整理,是对环境的修复。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不仅要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还要重视农村经济的活力和农村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调整。例如,发展有机农业和多功能农业。有机农业就是减少对石化能源和有机化学产品的过度使用,转向对农业内部元素的更佳利用,如传统有机粪肥,逐步向有机农业耕作方式转变等等。多功能农业就是,农业除了生产粮食的基本功能外,还塑造风景和保护土地,提供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延续,以及保持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的活力。这就是说,农业地域既是生产的空间,也是生态的空间,还是生活的空间,是一个完整的“生存空间”。再如,在农村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回复农村发展活力。按照常规的农业生产模式,随着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生产之后,从事农业的人口下降,乡村就业机会减少,地区活力丧失,大量的“空心村”和农村的凋敝景象便应运而生。所以,新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不是将农业仅仅局限在食物的生产和提供,还要将生产活动延伸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总之,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本身就是合二而一的问题,所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根本要求。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程传兴教授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动物刺激植物储碳 生物多样性与气…
    研究证明:动物食用植物可以刺激植物存储更多的碳(图片来源…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