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面前我们该怎样作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3

  今年春天,北京严重的沙尘暴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荒漠化问题的关注。然而,人们对于荒漠、沙漠、沙地等概念是经常混淆的,至于荒漠化、沙漠化或者沙化更是说不清楚,以至于我们在荒漠化防治中走了不少的弯路。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包容也有区别,弄清它们的区别对于确切理解我国的荒漠化问题,从而采取正确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荒漠、沙漠、沙地

  荒漠,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荒凉的大漠。其特征是气候极端干燥,降水极少,日照强烈,日夜温差很大,风力很强而且持久。根据不同成因以及地貌上的差异,荒漠又可分为沙漠(沙质荒漠)、戈壁(砾质荒漠)、岩漠、泥漠、盐漠等等。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干旱区,如河西走廊、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等巨型内陆盆地,荒漠分布最广。荒漠在外形的特征是,地势平坦且辽阔,基本无地表水体,植被稀疏,一般动物难以生存,形成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说“不毛之地”并不太准确,因为还有一些非常耐旱的荒漠植物和动物尤其微生物能够分布。

  上面说得很明白,沙质荒漠就是沙漠,它是地球表面最大的一种荒漠类型。它的特点也是缺雨或无雨,以致不足以维持动植物生存。沙漠区别其它荒漠类型的是其基质,即沙。沙是什么呢?沙最早来自岩石,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细小“岩石”颗粒就是沙。我们常说“一盘散沙”,就是说沙子不易聚堆。尤其在干旱的环境下,沙子流动起来非常容易成灾。从荒漠与沙漠的逻辑关系来看,荒漠的概念大,沙漠的概念小。沙漠可以是荒漠,但是荒漠不仅仅指沙漠。沙漠属于自然产物,依靠人的力量和强大的技术手段也改变不了自然界地带性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曾经提出的“向沙漠进军”是不科学的。沙漠很早以前就在地球表面分布,同冻原、冰川、热带雨林、森林、高山草甸一样,是一种具特定自然景观的地理单元。如果没有了沙漠,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就不能形成;夏天,北京的上空就不会形成降雨。因此,对于沙漠,我们要承认它的存在。

  沙地又是什么概念呢?沙地的基质也是沙,但并不是沙漠。上面提到了沙漠上缺雨甚至无雨,降水量只有几个毫米,最大不超过150毫米,这样的环境给人的印象就是“死亡之地”,别说人进入了没有水会丧生,就连长翅膀的鸟类都难以飞跃。当年中国科学院的彭加木就是在沙漠里迷路丢失的。那么,当沙地里有了水,当降雨量达到了350-550毫米的时候,就不能叫沙漠了,而应当叫沙地。那里不但不是“死亡之地”,而是生命繁荣昌盛之地。如高等植物,我们就调查出800 多种,远远高于沙漠(几种到几十种),高于其“邻居”草原(100-300种)。光合生产潜力(即每年能够从空气中固定的碳的量)是草原的三倍多。因此,绝对不能将沙地理解成沙漠或者荒漠。现行中学教科书,将中国的四大沙地画成黄乎乎的,与新疆的沙漠混为一谈,是很有问题的。

  我们常说中国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八大沙漠名单如下:乌兰布和沙漠(内蒙古)、狼山沙漠(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内蒙古、甘肃、宁夏)、巴丹吉林沙漠 (内蒙古)、柴达木盆地沙漠(青海)、库姆达格沙漠(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四大沙地全部在内蒙古,分别是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面积加起来有15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60%个英国。在生态类型上,四大沙地上分布有以沙地榆为主的稀树疏林草地,有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丘间低地、湿地等景观,景色非常迷人。我们是世界上生态系统类型最多的国度,但是唯一缺乏非洲那样的“萨王那”(即稀树疏林草地),而四大沙地的景观恰好是“萨王那”类型的。因此,恢复并保护好中国的四大沙地,我们的生态系统类型就“十全十美”了。可惜的是,四大沙地被错误地理解为沙漠或者荒漠,被错误地治理着,出现了严重的退化,成为离北京最大最近的沙尘源。四大沙地有“退化容易,治理也容易”的特点。这一点鲜为人知。

  荒漠化与沙漠化

  荒漠化关键在于“化”字,就像我们常说的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一样,取其动词的意思,强调的是其过程。字面上理解的荒漠化,就是土地变成荒漠的过程。因此,“荒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如绿洲或草场,由于人为作用或自然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原来的耕地或草原,逐渐演化为荒漠的过程。1990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召开的荒漠化评估会议上,明确指出荒漠化的概念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造成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资源损失(如沙尘暴),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地表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貌形态,如沙丘等。上面提到的四大沙地的退化就是明显的荒漠化过程,因为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植被覆盖还是非常好的。像浑善达克,那时候的流动沙丘(即容易形成沙尘暴的地方)的面积仅为2%左右,而现在达到50%,局部地区甚至达到了70%。

  沙漠化,习惯上也叫沙化,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非沙漠地区形成新的沙漠的过程。天然作用形成的沙漠化一般演变过程非常缓慢,例如气候干旱化,往往要经过几百年或上千年的时间;而人为作用形成的沙漠化,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就可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沙漠化是指原来不是沙漠、但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本来就是沙漠,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就不能说是沙漠化地区。之所以出现沙漠化,是因为具备沙漠化的物质基础,即沙。原来这些沙由于草本植物或者灌木的覆盖,或者有“沙漠结皮”存在,沙子是相对稳定的,而一旦地表植被或者地表覆盖物破坏,沙子就流动起来,出现危害。

  我国荒漠化现状

  据国家林业局调查数据,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3.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5%,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8个县(旗、市)。

  我国荒漠化类型分为风蚀(风力造成的土壤损失)、水蚀(即通常理解的水土流失)、盐渍化(土壤少损失,但是土壤里增加了过量的盐分,植物难以生存)、冻融 (土壤结冰和熔化过程造成土壤的流失)四个大的类型。这些荒漠化类型的面积和对土地荒漠化的贡献分别为,风蚀183.9万平方公里,占69.8%;水蚀 25.9万平方公里,占9.8%;盐渍化17.4平方公里,占6.6%;冻融,占13.8%。

  在气候带上,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区,有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总荒漠化土地的43.6%;半干旱区有97.18万平方公里,占36.9。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面积之和约占国家总土地荒漠化面积的80.5%, 即八成多的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国家生态治理的重点区域。亚湿润干旱区尚有荒漠化土地51.4万平方公里,占总荒漠化面积的19.5%。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科学家在越南发现一种小型蜥蜴 能…
    ( 来源:L. Lee Grismer)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