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面前我们该怎样作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3

 

  荒漠化的程度有轻有重。我国轻度荒漠化土地约63.1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总面积的23.9%;中度98.5万平方公里,占37.4%;重度43.3万平方公里,占16.4%;极重度58.6万平方公里,占22.2%。

  从省份上看,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8省(自治区),这8个省(自治区)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荒漠化面积的 98.5%;剩余的1.5%分布在全国其它地区。因此,就荒漠化治理来讲,我们的任务是相对明确的,即中国的西部是治理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

  在全国将近三成的荒漠化的土地中,土壤类型以沙为主的有173.97万平方公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沙漠化面积或者沙化面积,占了国土总面积的 18.1%,或者全部荒漠化面积的66%,刚好是三分之二。沙化面积分布很广,除上海、台湾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889个县(旗、区)都有分布。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荒漠化的原因无外乎天然和人为两种原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天灾”和“人祸”。客观地讲,近代发生的荒漠化需要上面两个原因都是同时存在,缺少其中之一形成不了荒漠化。就自然的原因而讲,形成荒漠化的天气条件或者地质条件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干旱区中的戈壁的形成就是强风、干旱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上面提到的八大沙漠,就是这样形成的。

  荒漠化过程从来没有中断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自然。如因为干旱和强风,西伯利亚来的强风过境蒙新高原,我国历史上就多次出现强烈的沙尘暴。北京地区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沙尘暴记录出现在北魏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年)。“春二月,上谷郡黑风起,坏屋庐,杀人”。上谷郡辖地相当于今张家口、小五台以东,今北京延庆、河北赤城、怀来、涿鹿、宣化一带。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二月,幽州(北京)暴风,杀一百六十一人”,景明三年(502 年),“九月,幽州....。.暴风混雾,拔树发屋”,正始二年(505年),“春二月上谷郡黑风拔树杀人”。辽金时代,随着气候变的寒冷干旱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加强,有关风沙的记载开始多起来,作为金中都北京地区“风霾”、“雨土”记载尤多。那个时候,人类科学技术力量远没有今天发达,荒漠化的产生应当是以天然为主的。

  然而,今天出现的荒漠化多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有关。前面说过,我国荒漠化土地98.5%来自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8省(自治区),这里生态环境的特点就是脆弱,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叠加上短期气候振动的干旱少雨,加速了荒漠化进程。因此,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迅速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作用引起的,即“人祸”而非“天灾”。

  在干旱区,由于水分和温度的限制,植物生长的季节很短,一般为内地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这样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即植物的光合作用)远满足不了持续增长的人口需求,植被消失势必造成土地的裸露,诱发土地荒漠化。国际上通常认为,干旱区适宜的人口密度应当在1人/平方公里以内,而我国这个比例早就突破了2,甚至达到10人/平方公里。我国荒漠化地区的人口增长是随机的,增长的人口多来自内地,所采取的主要生活方式是定居和农耕,这就与干旱半干旱区长期采取的游牧传统形成严重冲突。定居后,乡村和城市所需的水源要么从上游截断河流建水库,要么大量开采地下水,两者都对干旱区本来稀有的水资源造成更大的紧缺。干旱区不采取任何节水措施的农业、林业和工矿业也加剧了人水矛盾。

  再以新近出现荒漠化的草原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将草原的使用权和管理权承包给牧民, 而产权依然是集体的。牧民为保护自己的土地, 将承包的草场围起来; 集体草场就围成更大的围栏,牲畜在大大小小的围栏内放养。这种做法加剧了草原退化。草原需要休养生息, 可众多的牲畜不可能给草原这个机会。于是, 草原告急了, 先是优良牧草高度越来越矮,产草量急剧下降, 由原来的每亩产100公斤~150公斤干草, 减到不足5公斤; 然后是物种变化, 能吃的草没有了,剩下所谓的“毒”、“杂”草; 最后是土壤告急, 大量的土壤因为失去草的保护而被从西伯利亚来的大风吹得远远的, 形成沙尘暴。

  如何防治荒漠化

  荒漠化防治,主要以固定土壤为主。当然,出现盐渍化的土壤和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植物生产力下降造成的土地荒漠化不是担心土壤“跑” 了,而是担心土壤里有害的物质增多了,这样就需要采取另外的措施。这里,我们重点谈谈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荒漠化防治。因为,这里的荒漠化直接诱发沙尘暴、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造成宝贵的土壤物质大量损失。因此,必须采取非常科学的措施护土防沙,防止水土流失。下面结合当前我们防止干旱半干旱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措施,谈谈我们对这个棘手问题的认识。

  第一,机械工程措控制治荒漠化。如沿着铁路沿线、公路沿线的防沙网格,草方格、塑料网格、枯树枝条方格都是在风沙危害地区常用的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梯田、鱼鳞坑等都是保持水土的常见工程措施。还有人提出,用沥青等化学物质将流动的沙子固定,或者研究沙粒凝固剂等将沙子固定,是从另外的角度防止荒漠化扩大。当然,一些具体的工程措施需要经得住生物学措施的检验。如果土地固定了,然而植物不能生长了,就是人为制造了新荒漠。

  第二,生物工程措施防治荒漠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草原保护和建设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内陆河流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等一批有关防沙治沙的工程项目,都是典型的生物工程措施。在生物措施中,植物是最常用的,而植物中,过去侧重造林植灌,对于种草重视不太够,应当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改正,要充分认识草的作用。尤其在半干旱的草原地区以及四大沙地,草的作用大于灌木,灌木大于森林。在极端干旱地区,连草本植物也不能生长,但是在沙漠上有一种地衣和藻类植物与土壤颗粒形成的“生物结皮”。生物结皮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尚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第三,依靠自然力恢复遏制荒漠化。这个做法非常简单,简单到人类什么都不需要做,而是将人和牲口退出来,将荒漠化土地恢复的任务交给自然界去做。 2000-2005年,笔者在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村)试区位做了一个试验,证明自然力恢复是最直接、最经济、最合理的做法,应当得到有关部门充分重视。该嘎查有人口72户,310牧民, 土地12.6万亩,属典型的浑善达克沙地,是离北京最大的沙尘源,既有裸露的沙丘,又有严重退化的草地。我们用围网将4万亩严重退化的草场封育起来,并组织专人每天骑马巡逻,防止牲口进入破坏。2001年,恢复好的草长到80-140厘米;最高产草量每亩为5300斤(鲜重);2002年,植被总盖度达 60%,与对照(未保护)相比,固定沙丘提高了近3.8倍,沙丘低地的群落生物量分别提高9倍。2003年,滩地草丛最高达1.85米, 生物量超过6500斤/亩(鲜重)。。牧民由每户每年买2万斤干草,到每户分到7万斤干草,从此牧草出现了富裕。植被组成方面,恢复前固定沙地以冷蒿、糙隐子草和寸草苔等为主,2年后冰草、木地肤等占优势;沙丘低地群落的优势植被由羊草、披碱草等取代了灰绿藜和尖头叶藜等。野生动物方面,野兔、狐狸、大雁、灰鹤甚至狼又回到了这片久违的土地。

  自然力恢复适宜的地区为新近退化的区域,那里土壤种子库尚存在,或者地下尚有各种繁殖体。以前我们提倡的“封山育林育灌育草”就是典型的自然力恢复。自然力恢复在具体操作上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力恢复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关键是人退出来后,社区生存的压力怎么解决。如果能够将国家用于生态建设的费用用于补助农牧民,并将费用用于保障自然力恢复过程,则上述矛盾就可迎韧而解。

  第四,借助政策与管理措施的有力保障。2000年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防沙治沙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了《草原法》,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治沙政策措施,有效地保障了防沙治沙的顺利进行。沙漠化一直折磨着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既是引起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又是受害者。“贫瘠的土地上产生贫穷的人群,贫穷的人们制造贫瘠的土地”。引起土地沙漠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同过度放牧、过度种植、毁林开荒、垦植草原以及对水资源的使用不当这类不适当地利用土地的做法有关。这些做法显然需要制止,制止的依据是上面的法律或政策措施。然而,光告诉老百姓不要做什么还不够,重要的是告诉他们应当做什么。荒漠化防治要和当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要吸引并动员老百姓主动参与治理荒漠化的伟大实践,而老百姓的利益通过生态恢复的具体效果得到体现。在政策上,生态保护好的要奖励,生态破坏的要惩罚。上述实践和官员政绩结合起来,花好国家的钱。

  第五,人口城镇化,生态自然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目前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大多位于西部,这里的自然环境原本就不适宜大量人口的生存。解决生态退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人主动撤离那些地区,而集中到城(镇)中去。目前,美国约有80%的人生活在城市里,韩国25%的人口集中在汉城,埃及的尼罗河流域集中的全国99%的人口,其余地区处在自然状态,生态退化很少发生。应以人为本,将分散的、撒胡椒面式的经费使用模式向城镇集中,将以前用于生态补偿、修路、就灾、教育、医疗卫生、灭蝗灭鼠、造林种草、飞机播种、水利工程、希望工程等等的费用集中起来使用,大大提高了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利用城市化的各种有利条件,提高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城市化与治理生态退化的双重目标,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科学家在越南发现一种小型蜥蜴 能…
    ( 来源:L. Lee Grismer)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