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曲格平文选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贸易竟争中的环境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贸易竟争中的环境
——2001年10月24日在伦敦“中英论坛”上就“经济全球化中的环境与贸易”:议题的发言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曲格平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7

  随着加入WTO以及环境与贸易问题的显现,国内各界对环境与贸易领域 “绿色壁垒”与市场准入、环境标准和竞争力、国际投资与可持续发展、贸易与环境政策协调等问题开始关注起来。从当前来看,在处理环境与贸易的各种问题上,应当遵循那些原则和战略呢?

  中国加入WTO就是对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认可,就是承诺在处理贸易问题时要遵循这些规则。因此,我认为在处理有关环境与贸易问题上,中国也应当遵循国际上公认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国际上有各种提法,但归纳起来大体包括以下一些原则:经济效率原则,社会公正与公平原则,良好管理原则,社会有关方面参与原则和国际合作原则等。

  在处理各种具体的环境与贸易问题时,应当按照上述原则,正确处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总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积极对待环境与贸易存在的一些磨擦与冲突,承认公众健康和环境的保护要优先于短期的利润,逐步采取与国际惯例、标准接轨的这样一种积极向前的战略思路。

  在有关绿色技术壁垒问题上,我们应当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为了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动植物的安全和健康,对产品也会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筑起适当的技术壁垒,以防止不合格产品的进入。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在要求发达国家保证发展中国家享有事先告知和充分的知情权,并遵守WTO关于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和有差别待遇的条款,在有关领域给予发展中国家适当技术援助的前提下,逐步改进各种产品的标准,包括相关的环境标准,使中国的产品标准和相关的环境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也将大大有利于中国的环境保护。欧美许多国家国际标准采标率已达80%,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更有90%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组织(IEC)标准。现在,我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采用了国际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在加快本国的标准建设进程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国际标准特别是ISO系列标准的相匹配,开展标准上的国际互相认可,这样才不会再因标准差异导致商品出口受阻。另外,应当积极促进清洁生产和强化环境管理,积极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环境保护措施,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标志的国际互认,这是打破环境技术壁垒的一个重要途径。1994年获国际标准化组织表决通过之后,中国于1996年便将其引入并同等转化为国家推荐性标准,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目前,应当继续大力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促使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产品使用和最终的废弃物处理以及产品包装物使用、人员培训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环境业绩,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良好的环境形象。

  在处理环境标准和竞争力的问题上,我们应当认识到,环境标准上的差异确实会带来经营成本上的差异,并由此带来产品竞争力上的差别。对此,积极的战略对策是逐步提高环境标准,在符合国情国力的前提下,使我国环境标准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既是保护本国环境的需要,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在处理国际投资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应当认识到外资的引入既有可能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包括环境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应减少环境危害;也有可能带来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增加环境危害。因此,应当在贸易、投资和环境管理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鼓励外国投资者从事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投资于清洁产业;同时,加强对外资的环境管理,防止其本国或国际环境条约禁止的产业和产品进入中国。鼓励跨国公司采用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清洁生产技术。

  在处理环境与贸易政策协调问题上,我们应当认识到在环境保护不断强化的国际环境中,从长远考虑环境与贸易政策的目标和战略应当是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因此,贸易与环境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协调,制定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出口方面,采取措施发展高科技产品和绿色产品,优化出口结构,鼓励出口企业采取ISO14000认证、环境标志和绿色包装等环境措施;在进口方面,扩大资源产品的进口,保护国内资源;鼓励清洁生产技术、设备的引进;加强进口的环境管理,包括禁止有较大环境有害影响或风险的货物和包装物的进口,杜绝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
    我国水电环境保护状况与对策
    生态文明:中国的机遇
    协调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保护应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教育异彩纷呈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推进
    浅谈叶尔羌河流域规划项目实
    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进程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