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环境问题的实质

——关于普氏原羚社会生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杨延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8
                            

附录三:

访谈记录(一)

 

访谈时间:2005年8月1日

访谈地点:海晏县沙岛

访谈对象:张海德(海晏县渔政局局长,原海晏县森林公安局局长)

访员:姚万鑫

访谈内容:

1、目前保护普氏原羚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有哪些?

答:政府部门主要是林业局、环保局和森林公安派出所。

2、政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保护的?是出于什么原因要重视保护呢?

答:针对普氏原羚实施保护,政府是从1995年之后开始的,到2000年保护已基本覆盖环湖地区。至于保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蒋志刚等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呼吁让政府意识到了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性、紧迫性。

3、政府都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答:政府在刚察——海晏——共和(环湖保护三线)成立森林公安派出所,没收枪支,巡回检查,但更主要的是加强宣传,使普通群众树立起自觉保护意识。

4、这样起到的保护效果怎么样呢?

答:最明显的保护效果就是普氏原羚的数量有所回升,1996年—1998年全省野生动物普查时,环湖地区普氏原羚的数量在80—100只,现在大概有300只。

5、目前我们在保护普氏原羚方面主要的困难有哪些?

答:机构、人员、经费不足是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现在威胁普氏原羚生存的主要是自然原因,人为破坏已基本不存在。自然威胁主要有:草场延伸到沙山,普氏原羚生存地与牧民的草场生态位重叠,发生冲突,人为设置的网围栏客观上阻隔了普氏原羚的栖息地;还有就是以前的一些淡水湖干涸了,普氏原羚失去了很多水源;还有是草场退化,丧失采食地;天敌狼的捕食也是普氏原羚的威胁之一。

6、我们下一步的保护计划有哪些?

答:下一步的保护计划主要还是从三个方面入手:(1)加强保护站建设。国家已拨款7000万元在全省建立4个普氏原羚保护站,分布于:刚察县的哈尔盖、海晏县的甘子河、克图以及共和县的湖东元哲。目前土地使用权已批,但省上的资金还没有到位。(2)加强群众宣传。群众始终是实施保护的主力军,如果群众都能自觉地实施保护,那保护效果会更加明显。(3)加强打击力度。捕杀盗猎现象仍时有发生,曾经就发生过回族村民用自制的枪支捕杀普氏原羚的事件,由于普氏原羚的实用价值不大,他们捕杀一般多为食肉。目前为止,保护普氏原羚的相关法律已比较健全,由于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捕杀一只属重大案件,两只及两只便是特大案件,捕杀普氏原羚的可判刑3年以上——7年以下。不久前,刚察县一牧民在返家途中抓住一只普氏原羚,并将其放入自家汽车的后备箱中,以致普氏原羚窒息而死。当地森林公安派出所接到报案迅速做出反应,最后对该牧民处以37500元的罚款。青海湖湟鱼保护也将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

7、您觉得当地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存在应如何解决?

答:现在保护生态的意识较以前是大大提高,但总体上看,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步调不一致,还存在许多问题。近日,国家又决定拨款1亿1千800万,将湖东——克图——甘子河——哈尔盖一线铁路以南的、涉及环湖地区二州三县(海南州、海北州、海晏县、刚察县、共和县)的草场、耕地全部征用,并拆除网围栏,将其开辟为普氏原羚的栖息地,对于当地农牧民因此遭受的损失,国家将无偿补偿30年。

8、您觉得沙岛旅游区的开发是否对该地区的生活的普氏原羚造成了影响?

答:总的来说,旅游开发对普氏原羚的影响不大,普氏原羚的生活区域远离沙岛核心区。沙岛内部的三个淡水湖泊(月牙湖、芦苇湖、天鹅湖)它们是不去饮水的,沙山西面有两个小湖是普氏原羚饮水地方,冬天它们有时去青海湖面的小泉眼或到牧民的饮水点喝水。

附录四:

访谈记录(二)

 

访谈时间:2005年7月27日

访谈地点:察拉口夏季牧场牧民家中

访谈对象:达玉村村长(藏民)(以下简称“村”)

访    员:杨延娜(以下简称“杨”)

访谈内容:

杨:  村长您好!请问您听说过普氏原羚吗?长的和黄羊比较像,不过犄角不是直着长的,而是对着长的。

村:  原来听说过,现在很少见了,这边草场没有,下面铁路边有,黄羊多着呢。

杨:  您知道那种羊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村:  保护着呢,都保护着呢,野兔、狍子、麝香都保护着呢,黄羊也保护着呢!

杨:  政府进行过这方面的宣传吗?

村:  宣传过,但是咱们这里有这么个情况,上面的政策传达不到(下面),就像那个热水村,各方面环境条件都好着呢,但没有项目,没有投资,咱们也没有文化,只能树个大牌子,外面人也不知道,都给荒掉了。上面的政策都好着呢,但是传不到下面,传下来也与实际情况不符。

杨:  有没有猎杀的情况呢?

村:  外地人有过来打猎的,像原来的民兵连都有枪,经常过来捕杀黄羊等野生动物。后来92、93年的时候枪械都被国家收缴了,没有枪,捕杀也就少了。咱们藏民心地好,不害人,不害动物,很少有捕杀的。但是看着外地人打,也不敢管;有保护意识也不敢报告。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咱们这里交通不方便,通信也不方便,群众即使看到有猎杀情况想向上级反映,也没有办法反映,路不通,骑个马去报告,等赶到了,猎杀的人也就跑掉了;电话不通,想打电话报告也不成。

杨:  那当地群众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法律法规吗?

村:  有这方面的法律,但没有人执行,群众不知道,上面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在咱们牧区,群众住的距离又远,传达起来极其不方便。即使有法律,有政策,群众也不了解,即使群众了解,想举报又没有条件。

杨:  您希望电视、广播、报纸多报道一下有关咱们当地的情况吗?

村:  当然希望了,媒体可以把咱们这里群众的情况反映给上级,比一级一级反映上去要有效,群众把情况反映给咱们村上了,咱们向上级反映,可是反映上去又没有回音,群众就抱怨咱们没有反映,咱们村上也难呀!要是电视播出来了,群众看到了,知道咱们反映上去了也就心安了;上级中央看到咱们地区的困难,就会多多关注这里,也就能发展了。可是现在牧民家里连通电都困难,更不用说看电视了。咱们这里条件苦得很,要是经济能发展上去,教育能抓上去,牧民都富裕了,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就不会再有人捕杀黄羊了,遇见捕杀的情况也能及时向上级举报;教育抓好了,文化素质提高了,群众也就更容易接受法律法规,觉悟也就高了。现在咱们这里教育条件差得很,一个小学校建了4年,又没有好老师,牧民住的又分散,离学校几十公里远,父母肯定不放心那么小个孩子自己去上学,而且路又不通,没有车只能骑马去,谁放心孩子去?这样教育就给落下了,文化素质都提不上去呀!

杨:  您觉得政府宣传和媒体宣传哪一个更有效?

村:  媒体呀!群众更愿意相信电视上的,而且政府的有些政策根本传达不到群众那里,反而电视媒体更为直接。

杨:  围栏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为什么要建围栏?

村:  93、94年建起来的,为了划分草场。把集体的草场划分给各人了,50年不变,从集体安排转变成承包到户。建1米网围栏就要2.6元,起初有个2万元的项目帮助牧民建围栏,好来就什么也没有了。

杨:  有没有普氏原羚跑到自家牧场里吃草的情况?

村:  黄羊有,那种羊不知道。牧民一般不管,因为数量很少,而且没有管的草场可以随便吃。建网围栏的有20多万亩,公共草场40多万亩。其实还是那句话,只要经济发展了,把牧民的困难都解决了,这些都会自然而然解决。经济不能发展,教育水平不能提高,牧民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更不用提其他

杨:  有没有普氏原羚保护站?

村:  没有。

杨:  有没有科学家、学者或者像我们一样的环保者来此地进行过相关方面的宣传?如果有欢迎吗?

村:  没有,如果有很欢迎,可以把我们这里的情况反映出去,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这里的情况,多来这里开发。

访谈小结

1、  当地人普遍认识黄羊,但不会区分黄羊和普氏原羚。有部分藏民听老人说过那种长相与黄羊很类似的羊,但没有见过。

2、  当地人普遍指导黄羊是保护动物,因政府宣传过野生动物均受保护,但政府宣传仅限于村民大会顺便通知。公路边据说有保护宣传牌,由村民见过,但后被大风吹毁。

3、  猎杀情况在80年代比较猖獗,因当时私人拥有枪械;后来到90年代初(92、93、95)枪械上缴,猎杀情况减少。

4、  藏传佛教在藏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藏传佛教教义宣扬保护生灵、动物,藏民普遍认同和遵守,在所访藏民家中均有活佛的照片和供品。

5、  汉民中退耕还林(草)问题突显。汉民普遍没有草场,原有耕地已于2002年退耕还林(草)。国家承诺补偿8年。2002——2003年两年每年补偿20元/亩;2004年补偿200斤粮食/亩;藏民治沙补助100斤/亩。汉民现在主要是包租藏民的草场种地。

6、  围栏:草场92年开始承包到户,质量较差的草场300亩/人,质量好的一些草场200亩/人。一些牧民不愿意划分草场,原因:192年以后出生的小孩无权利分得草场;2羊喜欢自由吃草,划分之后不自由,生长发育受影响。

7、  村民能够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因森林公安派出所宣传过像野兔等都是保护动物,使他们明确意识到黄羊也是保护动物。

8、  村民大多是都知道可可西里藏羚羊,是受媒体宣传效应影响。

9、  政府的宣传后,群众仍然不知道普氏原羚,只是从保护其他野生动物推及到黄羊。

10、草场破坏原因:

    1跑车;2只为眼前利益,政府前几年提倡温室育肥羊(金滩),青海电视台进行过宣传。当地人有盖大棚育小羊的,但最终因为成本太高且羊爱野外食草,推行困难;3政府宣传过控制载畜量,但牧民因生活所迫无法减少载畜量;4草场退化,一年比一年差,有气候原因,缺少水源,降水不足。

11、大多数村民表示即使有普氏原羚来自家草场吃草也不会在意,原因:

    1数量少,2、3只也不理会反正也吃不了多少;

    2普氏原羚胆子小,一见到人自然会跑掉;

    3政府宣传过要保护。

12、对于拆除部分网围栏,保护普氏原羚的态度:

    1大多数村民认为应该给予补偿;

    2但大多不愿意拆除围栏,围栏为个人出资修建(费用7000—8000元);

    3围栏是划分界线的标志,拆除了无法保障自家草场的所有权。

13、关于保护普氏原羚的法律法规:

    有《保护动物条例》;地方的细则没有。

14、有些村民反映,近几年来普氏原羚的数量有所增加。原因:

    1政府宣传、保护力度加大;

    2猎杀现象基本杜绝;

    3自然条件相对改善。

15、围栏和公路影响不大

    1围栏不会阻碍普氏原羚采食,普氏原羚可以跳过或钻过围栏,挂死挂伤的很少,而且有荒山和公共草场可供普氏原羚进食和栖息。

    2普氏原羚可以穿越公路,多数村民认为不会造成生境斑块化。

上一页  [1] [2] [3] [4] [5]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环境问…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兰州,730107)摘要:随着环境状况…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