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的高原精灵普氏原羚

作者:蒋志刚等    文章来源:文明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8

普氏原羚:濒危的高原精灵

 

普热瓦斯基与普氏原羚的发现

历史上,普氏原羚的发现却是一个无心栽柳柳成荫的故事。

1872年,一支由骆驼和马匹组成的队伍从北京德胜门的高大城门下出发了,这是一支俄罗斯考察队。尼古拉·普热瓦斯基(或译为尼古拉·普尔热瓦尔斯基),一位沙俄军官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普热瓦斯基带领这支考察队准备前往"库库诺尔"——青海湖考察。考察青藏高原和库库诺尔,最终到达西藏拉萨,拜访高原雪域上的藏传佛教胜地和布达拉宫,这是普热瓦斯基一生的梦想。

除了作为职业情报军官外,普热瓦斯基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自然博物学家,十分爱好收集野生动物和植物标本。在这次考察之前, 1867~1869年普热瓦斯基作为沙俄情报军官,曾经考察过西伯利亚、远东以及中国的东北。这队衣裳褴褛、尘土满面的人马走过了内蒙古高原、阿拉善高原,穿过了河西走廊,终于爬上了蓝天湛湛、白云朵朵、雪山皑皑、草地无垠的青藏高原。

这天,在祁连山的山谷里,考察队射杀了几只像黄羊一样的动物,像往常一样,他们解剖了那些猎物,将肉块扔进了沸腾的铁锅里,留下猎物皮张和骨骼。在随后的几天里,考察队在青海湖畔也射杀了这种黄羊。由于种种原因,在这次考察中普热瓦斯基后来未能到达拉萨。考察在1873年结束了。普热瓦斯基一行在这次考察中收集了40多种哺乳动物的130张兽皮和头骨标本、230种近千只鸟类标本、10种爬行动物的70个标本、11种鱼类标本和3000多种昆虫标本,这些标本送给了俄罗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其中包括那些像"黄羊"的动物头骨和皮张。

 

普氏原羚:濒危的高原精灵

  物种鉴定的困惑

普热瓦斯基从中国带回的标本极大地丰富了俄罗斯科学院对中亚动植物标本的收藏。俄罗斯动物学家们为鉴定这些动物标本着实忙乎了一阵,因为普热瓦斯基采集的许多动物标本都是动物学家们见所未见的动物新物种。其中,为鉴定那些像黄羊的动物标本,动物学家颇费了一番工夫。

从一开始起,普热瓦斯基带回国的那些像黄羊的动物标本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即是一个谜。这些皮张和骨骼在圣彼得堡被动物学家Büchner鉴定为一个新的动物Gazelle przewalskii(普氏羚羊),以纪念该物种的发现人。1888年,普热瓦斯基将那些小羚羊标本定名为卡氏羚羊(Gazella cuvieri)。可是不久后人们发现卡氏羚羊已经被用作一种非洲羚羊的种名。于是,动物学家将那些小羚羊标本更名为藏原羚种普氏原羚亚种。

最终,将普氏原羚定为一个物种的是俄罗斯动物学家Stroganov。他在1949年研究了前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的馆藏标本,确定普氏原羚为一个独立的种。这个结论得到后来动物学家同行的赞同。同时,Stroganov还指出普氏原羚是一个多型种,他描述了普氏原羚的一个新亚种:Procapra przewalskii diversicornis。据他的记载,在黄河上游、甘肃西南部以及当时绥远省的鄂尔多斯发现了这个亚种类型。原始标本包括8只成年雄性和一只亚成年的雄性。而根据我们的研究,现在生存在青海湖周边地区的普氏原羚正是当年分布在黄河上游、甘肃西南部以及当时绥远省的Procapra przewalskii diversicornis。

澳大利亚动物学家Groves认为,Procapra przewalskii diversicornis和Procapra przewalskii przewalskii两个亚种可能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前者是一个生活在海拔较低地区的物种,后者是典型高原物种。目前,我们发现在青海湖分布的普氏原羚都是Procapra przewalskii diversicornis。于是,人们有两个疑问,原来人们认为生活在高原的Procapra przewalskii przewalskii到那里去了?Procapra przewalskii diversicornis又是怎样来到高原的?

通过研究发现,普氏原羚与鹅喉羚很相像,鹅喉羚是一种生活在干旱地区的羚羊。两种羚羊都长着一双黑色的弯角,但是,普氏原羚的角较大,角的基部较粗壮,两个角尖相距较远。普氏原羚的头部与蒙古瞪羚、藏原羚也有些相像。因为普氏原羚容易与其他的羚羊相混淆,为这种羚羊的鉴定带来了困难。近年来,许多人在很多地方声称发现了普氏原羚,但是,那些标本经过鉴定后都是鹅喉羚或者是藏原羚。

在动物学家Allen的《蒙古与中国哺乳动物》一书中,他将普氏原羚的发现地点标为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高原。事实上,普热瓦斯基和他的探险队只到过内蒙古磴口县,并在磴口附近的黄河河谷中停留了一阵,他们从未去过鄂尔多斯高原。在普热瓦斯基的考察游记中,只记载过他们在内蒙古发现和捕杀过黑尾羚(鹅喉羚)的经历。鄂尔多斯高原是否有过普氏原羚的分布一直受到一些科学家的质疑。

今年8月,我和俄罗斯科学家专程考察了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鄂托克前旗和鄂托克后旗。这几年毛乌素沙地雨水充沛,沙地里长出了绿色植物和人工种植的杨树。但是,我们未能发现鹅喉羚,当地人只记得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鹅喉羚。俄罗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物馆收藏的普氏原羚标本却明确记录那些标本是在新城铺、鄂尔多斯南部、青海湖等地采集的。那些普氏原羚的模式标本究竟是在那里采集的?是谁采集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欧洲野生动物摄影精选
    69名摄影师,历时15个月,走遍46个国家,为的是一项使命…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