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环境伦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环境伦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香山科学会议第290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杨炳忻 周…    文章来源:《科学新闻》2007年4月第2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8

中国科学院香山科学会议办公室 杨炳忻 周春来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全球环境问题,诸如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减薄、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自然资源耗损、环境恶化等。严酷的现实迫使人们冷静地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传统发展模式的经验与教训,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模式,科学发展观是主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除技术创新、经济发展速度控制及政策调整以外,在全社会倡导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环境伦理已迫在眉睫。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和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伦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为规范和约束人类活动,提高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的实施等提供科学基础。如何构建与我国当前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伦理体系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重新思考和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和理论基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
 
    香山科学会议于日前在北京召开以“环境伦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到行动”为主题的第290次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鸿烈研究员、郑度研究员、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叶平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会议中心议题包括:环境伦理面临的新挑战;环境伦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中不同社会群体的责任;环境伦理体系构建及实施途径。来自全国28个单位的40多位从事自然地理学、环境哲学、区域发展、沙漠化防治、生态哲学、环境地理、环境政策、环境教育、生态学、水土保持、资源科学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
 
    环境伦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环境伦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交叉领域,在环境伦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余谋昌研究员在题为《环境伦理与区域开发》的主题评述报告中指出,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尊重自然的价值和权利的伦理学。环境伦理是在吸收传统伦理学、生态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理论上确立生命和自然界的价值,以及生命和自然界权利的理论;实践上要求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中国环境伦理学是在吸收与扬弃、整合与超越、传承与发展西方不同环境伦理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学派。中国环境伦理学派是世界环境伦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当前需要实现环境伦理理论从分立走向整合,环境伦理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为创建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创造条件。当前,环境正义,关于社会公平和环境公平的问题,是需要我们重视研究的。他以怒江水电开发为例,阐述了区域开发与环境伦理问题。生态补偿理论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主要原则包括污染者付费原则、环境受益者付费原则;在资源开发领域生态补偿需要考虑开发利用资源付费原则和受益于资源消耗付费原则。
 
    郑度研究员在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伦理的思考》为题的主题评述报告中指出,目前地球家园面临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的严峻挑战,我们需要反思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存、适应、冲突与和谐。当前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人口剧增、资源匮缺和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严酷的现实促使人类社会冷静地审视所走过的历程,总结传统发展模式的经验与教训,寻求文明发展的新模式和战略思想。我国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体系的构建,开放的环境伦理学应能包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内核,环境伦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伦理基础。环境伦理在区域发展中涉及广泛的应用领域,环境伦理观需要更加关注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效应以及不同区域间环境与发展的协调、统筹等问题。在区域发展中,不同社会群体承担不同的责任,政府管理、市场运作和伦理规范三者可以互相协调补充。他提出要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伦理意识,并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的具体建议:加强对环境伦理的研究、教育、宣传和相应的制度建设;拟订区域规划中的环境伦理规范;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核指标;加快制订并实行区域生态补偿政策;加强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的立法基础研究;明确不同社会群体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伦理责任与义务。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目前面临众多区域发展问题,环境伦理观的构建和实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环境伦理可以明确表达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应采取的态度,环境伦理应作为社会伦理的一个范畴,需要纠正“人定胜天”的理念。遵循自然地带性规律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环境伦理面临的新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应从三个层次上进行:科学技术层次,经济-社会体制层次,伦理观念层次。伦理观念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要在对自然的态度上、在发展观上进行变革。如何使环境伦理学从思辨走向实践,从书斋走向社会,不仅关系到其能否发挥社会功能,也关系到它自身的发展。因此,环境伦理的实践作用开始受到关注。环境伦理走向实践之路需要从道德学说到行为准则,包括一体化原则、同等价值原则、尊重自然原则、合作原则、自卫原则、生存原则等;行为准则的贯彻途径包括教育、法律、经济等。认识环境价值需要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范式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范式进行有机整合。环境价值评估方法需要结合使用价值的评估和非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环境伦理学需要充分联系科学和社会,提出更易于理解、更易于接受、更可操作的实践原则。环境伦理学已经关注实践原则在教育和法律上的贯彻,还必须重视其在经济领域的实施。这就需要引入生态学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环境经济学关于环境价值的概念和评价方法。
 
    环境伦理即“人理”,环境伦理涉及到人与自然两个方面,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危机。市场经济本性就是反自然的,在当前框架下无法根本解决,只能修补。市场经济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追求劳动时间的节约,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有保护环境的要求。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贫困原因并非生产力低下所致,主要原因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当前的消费和生活方式违背了人类的本性,导致人类适应自然能力的减弱。当前因市场经济导致的环境伦理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但人类的解决方式仅为区域性的。生态危机是现代文化引发的最严重的危机,这一危机迫使我们追问:人类能否以文明的方式与地球生物圈和谐共生?生态文化(或文明)是人类的必由之路。生态文化在理念层面必须超越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科学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在制度层面必须限制市场的作用;在技术层面必须实现由征服性技术到调适性技术的转向。
 
    与会专家认为环境伦理的建立应以自然规律为基础。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考核体制缺乏对环境伦理的考虑。环境伦理是节约型社会建立的前提,政策的参与是环境问题解决的主导,不要违背社会价值法则。环境伦理面临的社会政策挑战的关键问题是体制与机制问题。如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不合理的用地问题,导致部分城市化地区资源、生态和环境状况严重恶化。为遏制城市化过程中空间失控问题,与会专家建议:(1)根据国情,我国城市化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即走一条“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道路;(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可以借鉴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的集中型的城镇化空间模式;(3)针对现阶段出现的大规划和蔓延式发展,研究并提出我国城市化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及资源占用等方面的指标体系;(4)对于大城市郊区化的混乱状态提出管治措施;(5)农村小城镇规划建设愈来愈重要;(6)政府需要对农民建房和农村小城镇建设进行政策引导;(7)逐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及相应的立法工作;(8)需要确立科学的城市发展决策机制等。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环境伦理对环境法理的影响
    实践环境伦理 建设环境友好型
    环境伦理-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
    现代环境法的伦理精神探源
    绿色文明与环境伦理
    我国水环境保护立法的创新与
    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的一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