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怎么选?
■阅读提示
遴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的微观尺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的资源需求;二是城市的资源供给。因此可通过从需求的角度度量战略资源和从供给的角度度量战略资源来确定适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遴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的微观尺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的资源需求;二是城市的资源供给。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是分析城市资源需求的主线,资源比较优势与存续时间特性是资源供给分析的主线。在此,我们以北京市为例,详细介绍一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遴选。
1.从需求的角度度量战略资源
第一,产业结构现状和战略资源定位。一项经验研究表明:一个地区如果产业结构的状况处于低端水平,则这一区域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更多地依赖“硬资源”;相反,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处于高端水平,即产业结构相对“软化”,则这一地区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更多地依赖“软资源”。“硬资源”主要指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软资源”主要指社会性资源和人文性资源。
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主导性地位。因此,从需求的角度看,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选择从客观上应定位在如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轨道上。
第二,需求结构和战略资源定位。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需求一般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根据北京市的消费结构(以2004年为例),在八大类消费支出系列中,在份额上位居前4位的分别是食品支出、教育文化支出、交通和通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这里需要指出两点:第一,食品支出方面,由于居民对食物的支出弹性很小,食物支出的份额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几乎处于稳定状态,这一项我们可以把它看做常量;第二,其他3类支出共同代表着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居民消费的结构性变迁。在这种消费结构的拉动下,信息产业、教育产业、文化产业和医药生物工程产业成为21世纪最新兴的产业。居民消费支出的一半以上形成这些相关产业的购买力。而从投资需求的角度来看,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每年在三次产业结构中追加的投资,主要投资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投资额度占总投资的70%左右。由此可见,立足和利用第三产业的“资源优势”,创造最大限度的产业利润是投资主体目前的理性选择。
2.从供给的角度度量战略资源
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确定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上面从需求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结论:首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确立应主要立足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新兴产业。
再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前面对市场需求的研究结果,北京市战略资源的范围集中在第三产业范围内。战略资源的3个鲜明特征是:(1)战略资源是具有预期存续时间长特性的资源,从资源供给上讲,资源的供给没有时间风险。(2)战略资源是在禀赋上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比较优势可以从两方面即数量(存量)和质量(结构)两个纬度来刻画。(3)战略资源是适应城市今后“主导产业”发展的资源。而适应这种主导型产业的战略性资源从性质上讲,是一种“软资源”。根据前面在新资源观下对资源的定义以及战略资源的界定,从资源供给的角度分析首都的战略资源如下:
第一,从第一个特征进行筛选。在北京市的“资源集”中具有存续时间长特性的资源。时间存续时间长具体指某项资源能长期支撑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北京市资源现状,北京市的自然资源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在总体上满足战略资源的第一个特征。第二,对第一次筛选的资源子集,进一步从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考察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从资料数据来看,除了资本资源(低于上海和广州)之外,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文化资源这5项北京市都具有比较优势。第三,在第二次筛选的基础上,根据战略资源必须具备的第三个特征进行最终的遴选。第三个特征为战略资源是适应城市今后主导产业发展的资源。这一战略资源也具有3个鲜明的特征:(1)环保型资源;(2)资源开发的产业生命周期长,资源的边际产出和收益性高;(3)资源开发后对相关产业的成长具有协同效应。用这3项标准检测人力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根据高技术产业和知识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模式,这5项资源都满足战略资源的第三个特征。因此,从供给的角度可以说,这5项资源是首都潜在的战略性资源。
3.结论:基于“供给”和“需求”的城市发展战略资源
上面分别从两个角度即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对城市发展战略资源的确立给出了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框架。从这个基本的思路出发,如果区域内部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结构相匹配,则战略资源的选取就立足于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如果区域内部资源短缺,同时和需求结构又不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引进战略资源。
根据这个分析思路,立足北京市的资源现状,前面我们对首都战略资源的遴选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首都战略资源的需求特征为,具有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需求结构,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集中在食品、通信、教育文化科技、医疗保健和住房等领域;而在供给方面,文化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智力型非自然资源的供给弹性较大。由此得出综合结论:战略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相关性很高,本地区有很强的战略资源优势。
由分析可见,文化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人才资源不仅在资源禀赋上具有突出的地区优势,而且在需求上也符合首都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与趋势,是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