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总是有一个极限,特别是不可更新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是有限的,是会出现资源枯竭、短缺问题的。但资源短缺问题不仅仅是这个自然极限造成的,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不适当的管理,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社会结构的不适应、科学技术水平低,环境恶化等因素,才是资源短缺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这里就一个国家或区域范围,资源稀缺问题谈点看法。这个问题并非是因为全球自然资源达到了极限,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全球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内部经济一社会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配不公以及其他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原因。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处于世界后列,经济上又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阶段的国家,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更显得突出,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根本的改善。 自然资源利用是不平等的。首先,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一些国家可能拥有丰富的矿藏和森林,而另一些国家则拥有迷人的沙滩和休闲胜地。其次,资源开发的历史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资源开发,已经耗尽了他们自己的优质低价资源,他们利用其先进的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权政治以及武力、剥削、掠夺其他地区的资源。如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的掠夺正是这个原因。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差异,造成人均失源消耗大不一样,如一个美国人每年消耗的能源是一个印度人的35倍,消耗的水量是一个加纳人的70倍。总的来看,发达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但消耗了世界资源的三分之二。这种资源分布、消费和生产在空间上的不一致,就会引起区域性资源短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的资源短缺问题。
一、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资源短缺
到2000年,世界人口已近60亿,我国人口也超过12。95亿。印度的人口达到了10亿。各国都认识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虽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然而由于人口基数大,而且生育率超过死亡率,世界人口仍不能达到稳定。按照联合国人口处的预测,未来30年期间,世界人口将增加 30亿,其中 28亿多将产生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地区;而在现在的发达国家地区,将只增加1.66亿人口。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人口的迅速增长,已形成了年轻人占主导地位的人口结构。随着这些年轻人达到其生育年龄,人口无疑还将进一步增加。这一人口统计分布的势头使得全球人口更难稳定,这也意味着在今后几十年内自然资源供给的压力将会继续加剧。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太多,资源显得非常短缺,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人口平均,则人均占有各类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紧缺,生存空间狭小。中国人均占有国土面积仅11.5亩,为世界人均量的 1/3;人均耕地1.5亩(以 19.5亿亩计算)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草地5亩,为世界平均数的1/2,人均森林面积1.5亩,为世界平均数的1/6,人均水资源为2200多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数的1/4o在世界175个国家中,中国人均农牧用地居世界89位,人均森林面积居第108位,人均水资源居第121位。就矿产资源而言,人均潜在价值也处于世界第38位。其中人均石油储量居第52位,人均天然气储量居第74位。如果说20世纪后半叶,中国的自然资源能够支持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那么在21世纪脆弱的资源基础就难以保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需求。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那时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左右,临界国际上一般承认的人均170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国家的界线;人均占有耕地将下降到1.1亩左右,也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人均0.8亩的警界线;经多种方案预测届时水土资源尚能保证或基本保证7亿吨左右即人均450千克粮食与饲料与其他农产品的需求,但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过大,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能源矿产资源方面,未来30年也是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将相应地大幅度增长。据预测,除煤炭外,2010年石油消费量为2.6亿吨,国内产量预计1.65亿吨,缺口约1亿吨,天然气资源预计达720亿立方米,缺口300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总共缺口 1.74亿吨油当量, 2020年缺口增加到3.26亿吨。根据地矿部材料,2010年在45种重要矿产中,可保证的只有23种,不能保证需长期进口补缺的有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镍、金、银、硼、硫铁矿等10种,资源短缺主要靠进口的有铬、钴、铂、钾盐、金刚石5种。2020年,形势更加严峻,可保证需求的仅有6种矿产。对2050年发展目标则完全没有保证,相当部分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保证程度偏低,关键矿产资源与石油能源缺口状态会走向全面严峻,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可以认为,21世纪是多项资源缺口,峰极相逼,相互叠加,资源供给形势将比20世纪严峻得多,特别是水、耕地与石油能源,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中国二十一世纪经济繁荣的自然资源物质基础将出现全面性的危机。特别水土资源是难以增加也无法从国外进口的,它们已成为我国的短缺资源。我国短缺的耕地资源不仅人均数量少,而且后备资源也不足,与人口大国印度相比,不仅耕地总面积和人均占有量皆大于我国,而且还有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印度远比我国丰富。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低,并将继续降低,这一难以改变的事实表明我国人口对资源的压力过大。(选自“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报告) 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将处于人口负荷过重的临界状态,并有可能超过资源承载极限。据一些学者研究,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合理承载量为9.5亿人口、超载人口约为2.5亿,21世纪初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合理承载量为11.5亿人,仍将超载约 1.5亿。若按温饱标准计算,我国土地资源的最大承载能力为15-16亿人口。若严格控制人口的目标能实现,2030年人口将达到资源承载极限。若按目前的人口增长率,2010年就会突破这一极限。面对着人口的膨胀与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压力,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严峻的资源状况承载着历史上最大人口数的危急时刻。
二、国际政治原因造成的资源短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工业大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的一埸政治斗争,产生全球“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冲击尤其剧烈。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把对石油的勘探和开采转向非洲和拉美,对这些地区进行疯狂掠夺,使部分发展中国家资源面临短缺、枯竭。50-80年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更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对一些重要的战略资源实行封锁和禁运。目前,国际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局部(如对伊拉克、利比亚、古巴等)的封锁和禁运,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属于地缘政治的原因。遭受封锁和禁运的国家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连人民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源都感到匾乏。 但是,历史反复证明,这种原因造成的资源紧缺只是短期的和局部的,如七十年代,美苏对中国的禁运和封锁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以来,东西方对峙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南南关系、南北关系虽然也有矛盾的一面,但世界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各国、各地区的联系却越来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地缘政治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