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绿色生活 >> 生态旅游 >> 文章正文 | ![]() ![]() |
|
|||||
| |||||
生态旅游,还是“旅游生态”? | |||||
作者:桑景拴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9 | |||||
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因其具有观光度假、探险考察、科普教育等项功能,正日益成为国际上新兴的旅游热点项目。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尽管对“生态旅游”的概念阐述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对它“资源保护优先、系统综合考虑、有利科学发展”的原则,则基本上形成了共识。
短短20余年,生态旅游已风靡全球,占据世界旅游市场份额的30%以上,且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由于人们对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需求过大,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期望过高,本应是“旅游”促进“生态”,开发与保护协调并重的生态旅游,在国内不少地方竟发生了令人担忧的“橘枳之变”,成了“生态”为“旅游”服务,利用优良生态环境游山玩水的“旅游生态”。“旅游生态”情况的出现,加剧了保护与开发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生态旅游多选在原始性好的地区开展,为了尽量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接待游客,以追求收入利润最大化,一些景区随意设置景点,不顾条件,强化开发力度,由此带来设施过多、过滥,游客蜂拥而至的局面,恶化了旅游区植物的生存环境条件。
游客进入生态旅游区旅游,游客的无序行动,侵犯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干扰了野生动物的生命进程,会使野生动物内分泌紊乱、外在压力增大,免疫力、繁殖力衰退。人与动物的近距离接触,还会将某些疾病传播给野生动物。
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行为活动若节制不够、管理不善,游客的喧哗和丢弃的软硬纸质、塑料包装、玻璃制品、金属易拉罐等,会带来噪声和垃圾;景区宾馆、饭店、商场、茶社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物等,也会污染大气和土壤;至于水上旅游行动对水体的污染,更是勿庸置疑。我国首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因开发早、名气大,游人如织,严重的污染问题曾颇遭各界诟病,后来不得不花费巨资整治。
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的泰山,为方便游客上山观览,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了一条索道,修建过程中把著名景点月观峰的峰面炸掉三分之一,毁损地形及植被面积近2万平方米,形成一个在10公里外都可看到的巨大伤疤,破坏了原始地质地貌。国家风景名胜区南京中山陵景区,为吸引游人,将百亩原始次生林砍伐重新绿化,已长期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杜蘅及以此为食的中华虎凤蝶遭到灭顶之灾,改变了原有的生物景观。
变质变味的生态旅游,实际上并没有严格遵循生态旅游的规则行事,而是把生态旅游作为营销策略和招牌旗号,搞过度的索取。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之所以产生“旅游生态”现象,一是因为有些资源管理方和从游人员的生态意识淡薄,没有牢固树立资源保护优先的观念;二是针对生态旅游的法律规定和质量标准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三是生态旅游区往往是点多、线长、面广,受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难以对旅游活动全面管控。另外,管理体制不顺畅,投资主体多元化,污染防治不到位,控制措施不配套等,也是产生“旅游生态”现象的重要原因。
要解决“旅游生态”的问题,首先要深化宣传教育、倡导文明旅游,真正使旅游者做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相片,什么也不要带走”。其次要加强部门协调、强化综合治理,确实让管理方做到权利和义务统一、责任和实惠明确。再次要增大科技投入、实施生态审计,生态旅游区要从旅游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科技研究和科普教育,并根据生态环境的负载能力,来决定允许的旅游规模和游客数量。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重塑我们的“生态伦理” 贵州乡村旅游我们看什么 [原创]延安生态环境建设的成 中工院士金鉴明生态旅游要遵 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 21世纪,生态建筑学时代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旅游生态学 打造发展现代区域性生态旅游 [原创]推进实现“三个转变” 中国防沙治沙:尊重自然 改善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