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生活 >> 正文

低碳新生代 兴起80后

发布日期:2010/1/19 10:00:44 作者:贾燕妮 出处:中国环境报

  
  4位中国拜耳青年环境特使接受颁奖。

  中国环境报记者 贾燕妮 发自德国科隆
  作为2009年拜耳青年环境记者奖的获得者,记者有幸与4位拜耳青年环境特使一起前往德国,度过了难忘的一周。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记者从4位特使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中国环保新生代的力量,并被他们的言行所深深感动。在异国他乡,这4张青春自信的脸仿佛是不经意间冒出的欣欣嫩绿,在风雨中日渐葱郁……

  刘皆美

  关注低碳生活的80后

    “换个健康的吃法,不仅有助于自身健康,还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是最切实可行、全民皆能参与的低碳环保行动。”

    刘皆美,来自中国东北。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就读的3年,让这个北方女孩气质中多了几分“海派”的味道。流利的美式发音和极快的语速,让听者惊讶于她并非来自英语母语的国家,同时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让她在与外国朋友交流时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当她在《茉莉花》的中国传统音乐中翩翩起舞时,标准民族舞的一招一式,又让人一下子看到了这个女孩中国式的美丽。
  刘皆美
  从小在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快乐成长。她告诉记者,自己在3岁时就已经开始接受英文的早期教育了。刘皆美从小就关注环境保护,这也深深影响着自己对人生的选择和规划。成绩优异的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便选择了华东师大的“生态学”,并如愿被录取。
  在系统的专业学习中,刘皆美把环保理念贯穿于社会实践中,她和同伴们开展了“节水型校园建设”的课题研究。在此期间,她们对上海闵行区的多所高校发放500余份的调查问卷,并通过在高校食堂及后勤中心的实地考察,得出了目前高校水资源存在浪费的答案。
  也是基于此次课题研究,她对解决“节水型校园建设”课题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她告诉记者,全民都能参与的环保才是真正的环保。为此,她提出了依照合理的膳食结构,改变原有的饮食搭配——多摄食蔬菜水果,适当减少肉质品的摄入。“只是换个健康的吃法,不仅有助于自身健康,还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更能节约能源。”她表示,“这是最切实可行、全民皆能参与的低碳环保行动。”
  刘皆美还告诉记者,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直接导致肥胖人数激增。而由肥胖导致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她表示,节能减排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此做出贡献。如果我们每个公民都能积极改变自己的膳食结构,改变小小的饮食习惯,就能大大地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了。从日常用餐着手,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节能低碳的绿色社会。
  在她为记者诠释自己的环保理念时,记者被面前这个女孩思考的角度深深震撼。环境保护在今天的中国,已经被新生代赋予了更多的新含义,“关注低碳生活”及“可持续性”是他们的首选。
  目前就读大三的刘皆美,已经通过了托福考试。她告诉记者,她在语言方面的优势是为了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今天的中国。“身边的朋友许多都选择了出国移民,每个优秀都是另一个优秀的‘复制’。但我不会选择这样的复制,我能做的就是学好自己的专业,成为一名环境工作者。留学只会是我人生的一段经历,因为我的根始终在中国。我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深信,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的所学所用一定会有所作为。”刘皆美如是说。

    林虹

    环境教育从爱孩子开始

    “林虹环境教育从爱孩子开始 第一次见到林虹,感觉她像个没长大的孩子。虽然身高近1米7,但是言行举止都透出孩子般的可”

    第一次见到林虹,感觉她像个没长大的孩子。虽然身高近1米7,但是言行举止都透出孩子般的可爱。当我们一行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待登机时,她还在为去德国的文艺表演练习吹竖笛。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她以一种很坦然的状态做着自己的事情,让人很难想象这个女孩学习的却是化学。
  根据这次活动的安排,在各国青年特使集聚到德国后,会有一个文艺演出,通过表演自己国家的节目来传递本国的文化。林虹本来不会吹竖笛,但是她认为笛子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于是选择了挑战自我。
  这位浙江大学大四的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化学专业是因为自己童年时的特殊经历。林虹告诉记者,她的家乡在江西省一个美丽的小城。童年时,那里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清澈的小河。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少企业落户在河边。当河水变黑、变臭时,林虹听从大人的话不再去河边玩耍了,小小的她非常失望,就问父母:“为什么不能去河边玩?”父母回答:“河水被有害的东西污染了。”“那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河水呢?”父母无奈的表情让这个女孩至今记忆犹新。“也许选择化学专业,是很多年前的自身经历让我在冥冥中做了这个决定吧!”她说。
  林虹从入校起就加入了浙江大学校级环保社团——浙江大学学生绿之源协会。在多个环保项目的实践中,她认为自己最擅长的是开展小学环境教育。在校4年,她长期与杭州多所小学开展“大手牵小手”的环境教育项目,通过图片、视频、主题游戏、手工制作等方式向小学生和家长们宣传低碳生活的理念,介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方式,同时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由此孩子们也深深爱上了这个姐姐。
  林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孩子,喜欢他们的天真无邪,喜欢他们纯净的眼神,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方式。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德国期间,不论是在机场还是在火车上,只要有孩子的身影,林虹就会很开心地主动前去攀谈。而她身上的确有这样一种魅力,能让孩子们很容易地接受她并愿意和她交流。
  她认为节能减排理念的树立,首先应从环境教育入手。她坚信,环保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教育,绝不可以忽视小孩子这一环保新生力量的影响力。由于孩子们还处于行为的形成期,思维的塑造期,与已经养成固定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的成年人相比,从小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将比花费大量时间扭转成年人既定行为习惯的效率更高。此外,她认为以孩子为桥梁,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家长增强环境意识,可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目前,这名大四女生已经获得了去加拿大进行硕博连读的机会。她告诉记者,在接下来长达5年的异国求学中,她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国外的环境教育,并希望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能把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如果一个人能从事自己喜爱并擅长的工作,即使再平凡也会让人沉醉。”林虹憧憬未来时的眼神一如孩子般纯净。

[1] [2]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