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门
- 没有文章
最新推荐
“低碳经济”背景下苏州市污染物减排的推进机制研究
发布日期:2010/7/7 11:32:40 作者:余海红 出处:华东经济管理
摘 要:文章以推进机制基本原理作为研究的理论前提,运用社会调查资料分析了苏州市污染物排放及其治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构建了包括驱动系统、内在动力、外在压力的苏州市污染物减排推进机制,提出了完善分层次、有梯度、可持续的苏州市污染物减排引导性政策体系,以及地方与国家奖惩结合、物质与精神奖惩结合、激励与约束奖惩结合的奖惩政策体系。
关键词:低碳经济,污染物减排,推进机制
一、引 言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美国于2007年7月提出《低碳经济法案》;2007年9月,胡锦涛在第十五次APEC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10年3月,我国两会上多次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低碳经济。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它一般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节能”和“减排”,《哥本哈根协议》更加强调“减排”,尤其是“碳”减排。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污染物减排理念与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地方政府管理目标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地方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无形抵制,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2007年以来,苏州市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结合《苏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苏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奖励办法》、《苏州市市级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州市2008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应急预案》等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据统计,2008年,苏州市共拒绝各类不符合产业政策或选址不当的项目550多个,有效控制了新增污染源;实施236个减排项目,其中有156个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84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并关闭了28家小化工生产企业(苏州市发改委内部统计数据)。但是,在更高标准的污染物减排目标下,苏州市现有的污染物减排推进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凸显出引导激励性弱、企业减排动力不足、技术与资金欠缺等问题,有必要在了解苏州市目前企业污染物减排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动力充足、有序联动的污染物减排推进机制。
与本文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是“低碳经济”、“污染物减排”和“推进机制”三个领域的研究:
(1)低碳经济研究。低碳经济将全方位地改造传统的建立在化石燃料基则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付允等从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能源安全、资源环境等二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王冰妍等以上海市为例利用LEAP模型对零方案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预测;邢继俊等提出“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抑制能源浪费”的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2)污染物减排研究。近几十年,欧洲已经成功的减少了几种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但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形势变化、交通、工业和农业系统新举措的出台。William D. Nordhaus比较了京都协议的量化控制机制和国际二氧化碳税的价格型控制机制,认为价格管制更有利于污染物减排; Niko Karvosenoja等提出可通过“自主”成本曲线实现污染物减排;蒋洪强等提出推进污染物减排的措施有完善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目标责任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三项重点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税收、排污权交易、环境公共财政、生态补偿、绿色资本市场等七项环境经济政策的改革与创新。
(3)推进机制研究。管制者、被管制者和关注公共利益的民间组织构成了污染物减排机制。姬鹏程提出中央与地方权责不分,机构设置不健全不协调是我国污染物减排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王旭波从治理观念、治理条件、治理主体和制度措施等层面提出了完善污染物减排机制的对策。上述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存在构建的污染物减排机制功效不明显、实证研究偏弱、与低碳经济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2009年12月12日至12月26日,课题组赴苏州进行了为期14天的实地调研,先后访谈了39人,并发放政府问卷298份、企业问卷851份、居民问卷300份-本文以推进机制基本原理作为研究的理论前提,运用社会调查资料分析了苏州市污染物排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构建苏州市污染物减排推进机制,提出苏州市污染物减排的推进政策。
二、推进机制理论构建
目前,学术界对于“机制”概念的研究尚无定论,但大多侧重于把机制理解为“功能”、“规律”或“关系”。《辞海》中对机制的解释是“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动原理,生物学和医学在研究一种生物的功能时,常指其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联系。阐明一种生物功能的机制,意味着对它的认识已从现象的描述进到本质的说明。”刘艺容认为机制是系统内各要素作用的机理和方式;巫景飞认为机制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郭丹认为机制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一种动态的相互关系。本文把机制理解为社会系统社会组织活动中人员、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过程及其结果、成果;相应的,推进机制是指促进结果、成果实现的人员、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过程。
推进机制的运行原理有以下三点:第一,系统内的组分即体制内的机构(个体)各司其职,有序联动;第二,在系统外各类信号刺激和政策激励下,形成动力源,通过自动化的动力传递,推动系统运动,实现系统目标;第三,在法制约束下,通过系统内外信息反馈、监督检察,约束(个体)机构的行为,实现系统内的组分即体制内机构(个体)的权力制衡,行为协调,实现社会系统的自我完善、自我修复、自我强化。
运行原理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