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城市 >> 低碳城市 >> 正文

可持续发展是上海十二五低碳战略抓手

发布日期:2010/7/12 17:13:27 作者:佚名 出处:文汇报

  在符合上海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大框架下,推动上海城市转型,必须跳出传统思维的局限,要立足新的视野,通过经济、社会、管理因素的根本性变革,寻找到上海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路径和突破重点,进而明确方向,形成合力,开创上海“十二五”发展的新局面。

  上海“十二五”实现“转型”发展,不能再简单延续原有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新的理念。

  今后五年,上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结构,与城市未来发展功能目标不相适应。为此,在符合上海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大框架下,推动上海城市转型,必须跳出传统思维的局限,要立足新的视野,通过经济、社会、管理因素的根本性变革,寻找到上海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路径和突破重点,进而明确方向,形成合力,开创上海“十二五”发展的新局面。

  上海“十二五”发展的新战略,应当强调“率先性、趋势性”的原则

  从上海“十二五”发展阶段特征以及城市转型的目标来看,新一轮发展战略的设计具有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1、体现“四个率先”国家战略的要求。“十二五”时期,全国普遍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重大转变的历史背景,但是,由于地缘位置、经济外向度、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差异,上海在转型发展中所面临的瓶颈约束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超前性。因此,上海转型发展的战略应当体现出强烈的率先性,一定程度上具有引领和示范全国转变发展方式的作用。

  2、体现上海城市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城市转型发展设定的战略必须立足上海的实际,与“十二五”发展阶段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矛盾相适应,适应今后几年上海发展趋势的要求,具有较长时期的指导性和适用意义,从而体现出时代的创新性。

  推动城市低碳转型,上海迫切需要实施六大发展战略

  “十二五”时期,上海要紧紧围绕“创新推动城市转型”的主线要求,切实贯彻落实“六大战略”,积极实现经济、社会、城市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1、实施服务经济战略,是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的根本要求。发展服务经济,关键是以价值链为导向,以产业融合为基础,以信息化为动力,通过产业的融合、渗透,推动知识、信息、创意、科学技术等智力要素在生产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与扩散,进而抢占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走产业高端化发展之路。要聚焦产业链上的高端环节和高端产品进行重点突破,把产业着眼点放在高新技术制造和高端服务业方面,进一步做强、做大高附加值产业,加快淘汰劣势和均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2、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拓宽经济增长动力的有效手段。这要求上海在要素投入结构上,必须逐步实现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尤其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努力推进城市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以成果转化为重点,积极培育创新团队集群,着力推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企业的国际品牌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大力开发自主设计和自主品牌,积极培育以科技为支撑、引领未来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战略产业,实现从国际加工制造基地向自主设计、自主品牌国际高端制造基地转变,形成具有良好创新激励的综合性国际创新基地。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上海增强资源、环境和社会承载力的内在动力。可持续发展重在适应环境限度,实现资源环境负荷从超载向适度承载转变,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节能产品推广力度,通过技术改造,形成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争取在工业节能、交通节能、建筑节能、清洁能源综合使用、减少碳排放、土地循环利用等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4、实施大都市圈战略,对于上海打造世界级城市形态轮廓、提升核心城市地位,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形态和功能的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以交通为导向,切实改变“点轴开发”的城市建设格局,积极推行“聚焦郊区”的城市建设方针,加强郊区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松江、临港、嘉定、南桥、青浦等综合性新城和轨道交通节点新市镇建设,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筑“一核(中心城区)、两带(沿海带、苏浙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商务经济,以总部经济、国际服务业外包、文化创意产业等形式,形成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产业分工。主动推进长三角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突破地区分割的民生保障体制机制,扩大与长三角各省市医疗费结算、社会保险费接继的广度和深度,推行积极的人口导入政策,为进一步促进跨城通勤、跨城居住和跨城就业创造制度条件。

  5、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上海激发创新活力、优化人口结构和缓解老龄化危机的重要途径。应重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策配套,优化人才服务,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促进劳动力人口、就业者职业构成、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等人口素质结构的提高,为促进城市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年轻、具有较高现代科技水准的人口环境。要坚持人才发展的“国际化”、“高端化”导向,不断提升上海人口的国际化程度和城市人才的整体素质。同时,积极发挥教育机构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强人才培养,以满足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上海的教育资源,引进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口,达到填平上海人口生育“谷底”的目的。

  6、实施复合型开放战略,是上海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建设全球城市的必要条件。要充分利用世博会积累的全球经济文化关系资源,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搭建多元化、全球性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运营配置平台,打造具有全球生产控制能力的总部经济中心城市,从而在更高的起点、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逐步融入全球信息和商业的重要网络节点,扩大城市的经济流量和规模,提高上海对国际资源的配置能力。要依托“四个中心”建设,突破简单吸引外资、产品出口的对外开放模式,内外贸一体化和货物与服务贸易并举,通过商品物资、技术、产权、钻石、环保排放、人才等要素市场的多向流动和交易规模的扩大,促进海外市场与长三角腹地实现无缝连接,从而不断释放上海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六大战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显著的联动性服务经济、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大都市圈、人才强市、复合型开放六大战略,含有多层面、多维度全面转型提升的内涵。其中,服务经济战略是经济基础,注重产业结构的转型;自主创新战略是重要途径,强调增长动力的转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核心任务,蕴含着发展路径的转型;大都市圈战略是形象标志,体现了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的转型;人才强市战略是关键环节,反映了社会结构的转型;复合型开放战略是实力标杆,表明了城市能级的转型。这六大战略是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分别围绕不同角度诠释了“十二五”上海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它们之间相互支撑,共同支撑上海的城市转型发展。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