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低碳农业助推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12/6/7 10:00:43 作者:内详 出处: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吴志华摄
本报记者吴志华摄
林草茂盛的美景农场一角。
林草茂盛的美景农场一角。

  本报记者吴志华摄
牛群在草地上漫步。

  牛群在草地上漫步。

  本报记者吴志华摄

  如何在保证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巴西作为农业大国,在低碳农业方面有不少好的尝试,产生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巴西政府2010年制定了“低碳排放农业计划”,通过提供长期低息信贷方式,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如免耕直播技术、农林牧一体化生产方式、农作物轮作、扩大生物固氮技术以及扩大人工造林和整治草场退化等。

  近日,受巴西总统府和农业部之邀,记者来到农牧业发达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圣保罗州和巴拉那州,参观了牧场、农场和农工企业,看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各种低碳排放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普及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小土坝水库发挥效用

  作为畜牧业大国,巴西有草场1亿多公顷,养牛存栏数近2亿头,居全球第二位,牛肉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去年牛肉出口163万吨,创汇53亿美元。

  当记者来到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部的美景农场时,只见青青的牧草像绿色地毯铺展在起伏不平的山坡上,牛群悠闲地踱步、低头吃草或卧在草丛间休憩。

  今年已75岁的农场主保罗利诺精神抖擞,亲自驾车带我们参观。保罗利诺说,1992年他买下美景农场时,这里并没有什么好景致。长期过度放牧使得草场土壤退化,牧草产量低下。1236公顷土地上最多只能养450头牛,每头牛要饲养4年才能出栏。保罗利诺最初以为问题出在牧草上,便投资更新牧草品种。然而,新种的牧草第一年长势喜人,第二年就大幅减产,到第三年牧场又恢复到从前的状态。

  保罗利诺这才意识到,生态环境恶化才是草场退化根本原因。这里十年有八年旱,一二月份还有长达45天的“大伏天”,酷热无雨,满目枯黄。泉眼和溪流都干涸了,整个农场只剩下一处水源。他说:“牛群吃了很多的草来养膘,却要行走4公里到水源地找水喝,刚刚增加的营养都消耗在路上了。”

  他下定决心整治农场的生态环境,请来巴西农牧业研究院的卢西安纳研究员帮忙解决这个难题。卢西安纳长期从事农业灌溉技术的研究,特别是他研究开发的“小土坝水库”,在半干旱地区推广后取得显著成果。

  卢西安纳特意赶来,并拿出许多图片给我们介绍说,这些小水库选择农田低洼地,用推土机推出漏斗形的池塘,然后再用推出来的土在池塘周边围成堤坝,形成5000至1万立方米的“小土坝水库”。他说,“小土坝水库”成本低,工程简便,作用却很大。雨季时蓄水备用,旱季时放水灌溉。水库里的水还具有向四周渗透的扩散效应,使周边地表保持湿润,保护牧草和灌木的根系,防止土壤板结和退化。小水库的水向地下渗透时,又提高了地下水的水位。

  在卢西安纳的指导下,保罗利诺年年在草场挖小水库。现在,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小土坝水库”(见压题图)遍布农场,有的开挖在低洼地,利用地势蓄积雨水;有的开挖在山岗上,利用地势落差将水引灌到牧场,省力又省钱。

  这些小土坝水库的建成,使美景农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先浅褐色的大地变成了绿意盎然的草场。农场内有3处泉眼重新冒出了泉水。保罗利诺把我们带到一条掩映在茂密树林里的小溪边,指着汩汩溪水说:“这是我们农场泉水汇成的小溪。自从建了小土坝水库,地下水位提高了,泉水越来越大,我们用不完,还流淌到相邻的农场呢。我们还成了生产水的农场!”

  水源问题解决后,保罗利诺又根据农业专家的建议,搞起农作物和牧草轮作的直播技术。每年他用1/3的地种玉米或大豆。这样下来,整个牧场三年就能轮作一遍,既收玉米和大豆,增强土壤肥力,又不必翻耕土地进行播种。记者跟随保罗利诺来到一块玉米田。200多公顷的玉米田遍地金黄色,比人高的秸秆露出了沉甸甸的玉米苞。保罗利诺说:“玉米收割后,牧草便很快长起来。可以说,牧草是种玉米之外的收获!”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美景农场的土地更加肥沃,牛群从450头增加到1200头,每头牛只需养2年便可出栏。农场收益越来越多使保罗利诺信心更足,他又租赁了相邻农场的800公顷退化草场,进一步扩大了生产。

  陪同记者参观的巴西农业部国际司司长塞利奥说,巴西农业耕地有5400万公顷,每年生产粮食1.6亿吨。但是,开发新土地越来越受环境因素制约,亚马孙热带雨林、江河湖泊沼泽地以及稀树草原等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禁止滥砍滥伐。“巴西农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就在修复退化的牧场。”他认为,长期粗放式养牛,草场退化普遍,生产率低下。现在平均每公顷才养2头牛,有的地方甚至还不到1头牛。美景农场的示范意义就在于:如果全国牧场都能实现每公顷养牛2头或3头的话,巴西至少可以将5000万公顷牧场改造为农场,不需要伐林垦地,也不会降低牛肉产量,巴西的粮食收成还可以翻一番。

[1] [2]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