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门
- 没有文章
最新推荐
广东抓住国家低碳试点机遇 打造低碳发展先行区
发布日期:2010/11/3 18:01:45 作者:吴哲 出处:南方日报
○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南方日报:广东将如何推进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
朱小丹:我省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相对减排,逐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努力减缓气候变化;加快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积极培育和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经济竞争力;协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保障区域能源安全。我省将把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节能与提高能效,加强环境保护与推进生态建设,发展低碳产业与建设低碳城市等更紧密结合起来,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加大工作力度,并部署实施一系列重点行动。
广东开展低碳省试点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特色。一是考虑广东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将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体制机制。我省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二是考虑广东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将加强与港澳低碳发展方面的合作交流。我省将加强与港澳的联系和沟通,推动低碳技术的联合研发推广,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协作控制区域温室气体排放。
○做好基础性工作
研究建立低碳发展评价考核体系
南方日报:广东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朱小丹: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加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建立重大新兴产业集聚区、重大高端产业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三项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严格督查考核,促进产业高级化整体提速。低碳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当前,我们比较紧迫的仍然是要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包括科学编制广东省低碳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和监测体系,研究建立低碳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加强相关基础性研究,加强宣传培训。
○完善政策保障
加大各级财政对低碳发展的资金投入
南方日报:广东有什么政策措施保障低碳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朱小丹:省委、省政府对低碳发展高度重视,今年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务实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今后,我省将认真抓好工作的落实,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各级财政对低碳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建立完善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建立完善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和低碳发展战略政策研究平台;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加快造就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争取我省低碳发展项目获得更多其他国家、地区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支持。
低碳发展,广东在行动
一夜之间,“低碳”这个词就红遍了全世界。从政治舞台上的各国政要,到身边的市民老百姓,“低碳”已经成为一个当仁不让的热门话题。
事实上,低碳并不神秘。而且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衡量,它似乎都是一件利人又利己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名企业主,那么积极引进先进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节能降耗,既能降低企业成本,又尽到了社会责任。
如果你是一名政府官员,那么在产业规划中重点发展低碳产业,拒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落户,既能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又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自然能大大增强招商和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人,那么实践低碳理念更只是举手之劳。比如纸张使用双面,相当于保留下半片森林;随手关灯、拔插头,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你看这些不经意的小事,其实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推进国家低碳省试点中,我省将以培育示范单位为抓手,选取低碳发展思路具体、特色鲜明的一些城市、社区、园区、企业作为低碳示范单位,实施低碳发展的重点行动。
企业在行动
低碳技术拓展传统产业发展空间
中国是世界上陶瓷生产的第一大国,而佛山市更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卫生陶瓷重地。然而,建筑陶瓷行业又是高能耗、高排放、资源消耗型行业,因此,广东省在领跑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同时,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并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2008年6月1日,《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标准开始执行。这意味着,在佛山等大型陶瓷产业基地,陶瓷产业的碳减排、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但是记者逛了一圈,却发现这些陶瓷企业家家都有节能“妙招”。
鹰牌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对现有能耗设备进行综合整治,并重点开展低温瓷、薄板砖等重点科技项目,从源头减少碳排放。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从2006年开始持续进行清洁生产工作,相继投入2625万元,2009年通过了清洁生产换证审核验收,并通过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研发及改造,在2006年至2009年间节能7521吨标煤,节能目标完成率达到375%。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生产废水实现了零排放,废渣利用率达70.05%,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浓度等全部达到国内同行领先水平,并随着新产品的增加呈逐年下降趋势。
正如鹰牌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所说的:“通过开展低碳示范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鞭策企业持续不断地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影响和带动其他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走低碳的发展路线。”
政府在行动
低碳经济成为地方发展重要推动力
低碳经济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商机,对于地方政府也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广州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起步较早。去年,广州市政府就颁布了《广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08-2020)》,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今年7月,广州颁布《广州市绿色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开始向绿色经济城市冲刺,并提出把广州市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首善之都和全国率先实现碳排放零增长的城市。前不久,广州市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2011-2015年)》,提出要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来谋划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实施十大低碳经济发展工程,推动绿色增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河源市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做出了很大的“牺牲”。2005年以来,河源共拒绝了400多个、总投资额500多亿元的污染项目,取缔违法矿点463个,淘汰落后钢铁产能362万吨,20多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100多项,节能5万多吨标准煤,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24%,万元GDP用水量由2007年的57.53吨下降至2009年的41.91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吨。至2009年,河源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分别达76%、97%。
“东江入粤源头的特殊位置,决定了河源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也决定了河源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实现健康、可持续的珠三角产业转移,更决定了河源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说。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教授认为,广东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过程,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这种高增长、高排放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广东必须尽早谋划低碳经济的发展。
专家指出,广东作为传统的高能耗省份,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广东生产生活高成本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赢选择。
百姓在行动
居住和出行也能产生绿色效益
不要以为低碳经济一定是企业、政府的宏大战略,作为个人,即使是步行上班,都是在为低碳经济做贡献。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招商金山谷花园项目,通过实施居住与产业互动的社区综合开发,在提供居住区的同时,创造和提供了约2.5万个本地就业机会。这种“工作加生活”的综合开发模式,可以减少30%的出行,交通减排3200吨CO2/年,至少相当于284公顷森林每年的吸收量。
“我们就是希望创造这样的社区城市,可以走路上班、走路上学、走路购物、走路休闲,不为交通而担心。我们现在讲绿色经济、和谐人居,不单要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而且是从根本上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招商局地产广州总部绿色技术总监冯勇说,“在开发住宅的旁边建办公楼,我认为这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不单居住工作可以很绿色,就连一张小小的粤通卡,都可以实现“绿色出行”。
在城市中,汽车尾气是重要的碳排放源,而广东联合电子收费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的公路联网收费和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项目,可大幅提高公路通行效率、减少收费站拥堵,减少车辆停车、怠速的频率,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
根据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权威测算,该项目2004年底正式运营以来到2010年,累计节约燃油1729万升。到2020年,可累计节油119.71亿升,按照每升燃油2.3公斤的碳排放量测算,累计减少尾气排放2753.33万吨。
广东联合电子收费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部副部长陈喆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主线收费站的减少以及不停车收费,使汽车燃油消耗经济化和高效化,实现低能耗、低碳、绿色出行的效果。对于用户来说,使用粤通卡不仅是节省了自己的时间,而且能为社会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