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门
- 没有文章
最新推荐
抓住低碳经济机遇发展中国对外投资
发布日期:2011/4/19 10:08:54 作者:程慧 出处:国际经济合作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低碳经济下的制约因素
低碳经济下,中国对外投资存在多种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既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外部压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技术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自身的低碳产业虽然已具雏形,但缺乏自主核心技术,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以风力发电技术为例,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它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行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然而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明显落后,仍局限于材料的选用和局部工艺改进,没有形成掌握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变流器、轴承、变桨距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
正因为低碳领域技术水平不足,研发创新能力有限,势必导致中国低碳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竞争能力不强,减少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分享低碳经济成果的机会。
(二)国际合作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各国的国内外政治形势不同,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同,再加上科学和经济上的不确定、合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全球低碳领域的合作道路并不平坦。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京都议定书》的存续问题、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问题、资金供给和受援对象问题、发展中国家减排行动的透明性与核查问题仍存在很大争议。与此同时,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
在低碳经济的背后,实际上是巨大的经济得失和国际地位的更迭,这才是驱动大国在低碳经济博弈的内在动力。一国一旦在某一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必然会依托这一优势制定有利于自身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塑造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如何找到各国利益的平衡点,寻求国际间的友好合作,成为低碳经济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得不面对的复杂现实问题。如不迎头赶上,很可能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被边缘化,再次成为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
(三)低碳责任日益强化
当低碳经济浪潮袭来时,各国都在审视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以趋利避害,在竞争中占据一些优势。因此,对企业投资来说,经济因素已不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环境、社会责任问题同样纳入了东道国吸收外国投资的衡量准则。与此同时,民间环保组织也开始对外资企业的投资行为施加“低碳”压力。例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事件之前,就在加拿大的油砂开发项目上遭遇了强烈的抵制;而绿色和平组织则通过发布一份对印度尼西亚油棕榈种植园的谴责性报告,使得雀巢、联合利华与嘉吉公司重新考虑它们的活动和供应商。
因此,对中国企业而言,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东道国投资政策、市场条件、生产成本等主要因素外,还应承担起低碳责任,注意对投资所在国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否则,不仅对外投资行为无法获利,深陷诉讼泥潭,而且有损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不利于今后对外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低碳经济下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建议
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已经对中国的对外投资产生了重要影响。低碳经济下对外投资的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远见与智慧。
(一)政府是低碳经济的倡导者和监督者,需要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承担起引导和管理的重要职责
1.积极参与国际低碳合作。包括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建立与低碳技术强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未来的国际投资多双边协定中,纳入鼓励低碳投资的相关内容。在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同时,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相关行业的企业开展国际经贸合作。
2.创新对外投资促进机制。不断创新已有的投资促进方式,尤其是在低碳领域的投资促进工作方式;在已有促进对外投资专项资金的框架下,可探讨应对低碳经济的对外投资专项资金设立的条件;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赴境外开展投资并购,获取低碳领域关键技术和人才,尤其是加大对中小制造企业对外投资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全面的投资促进服务,提高对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建立低碳经济领域对外投资的信息咨询平台,促进相关中介机构的建设。
3.加大对外投资人才培养力度。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团体、高校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培养一系列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投资促进人才,尤其是经营管理、金融、外语和专业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为对外投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为人才的引进降低门槛、提供便利,通过专项研究课题等方式为人才的能力发挥提供良好环境。
(二)企业是市场和经济的主体,能够从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中获益
1.注重搜集整理,关注政策导向,把握低碳经济带来的新机遇。跟踪低碳经济下的投资热点,用好中国政府的鼓励、引导和服务政策,深入了解东道国的国情和阶段特点,紧密研究东道国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法律动向、低碳产业与产品的技术标准,利用自身优势找准重点领域,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2.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尽快提升低碳竞争力。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低碳”对企业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等内容提供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尽快为将来国内外低碳竞争做准备,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低碳经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学习和借鉴跨国公司在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理念和技术,进一步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3.增强企业意识,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作为在东道国开展业务活动的市场主体,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重视自身的行为,最重要的是遵守东道国当地的法律法规,避免做出一些有违外部环境利益的行为,造成外部的不经济。在环保方面,如果东道国法律更为严格,要严格遵守其规定;若东道国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企业也应该以不低于国内环保要求的方式开展经营。对于东道国投资环境尚不健全的国家,中国企业也应通过经营活动减少其“碳排放”水平,为其发展低碳经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