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环保活动

第六届“中国大学生环保创新培育计划”燃情收官

第六届“中国大学生环保创新培育计划”环保科技创新类重点扶持项目——《基于超高温菌好氧发酵的湿垃圾综合处理方案》团队与评审团交流项目情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我国重大战略之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也离不开创新。为挖掘高校环保创新资源,集聚青年创新优势,共同助力绿色发展,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和上汽通用汽车联合主办、“绿动未来”环保 [2021/12/28 15:57:29]

“随手拍”助推社区垃圾分类

本报记者吕望舒 打开手机App,对准社区内的分类垃圾桶,拍摄1张-6张照片,选择社区垃圾分类情况并保存提交。至此,你已经完成了一次“随手拍点亮小区垃圾分类”活动,为协助城市及社区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水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随手拍点亮小区垃圾分类”(以下简称“随手拍”)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万科公益基金会在中国环境记协指导下联合发起的活动,多地NGO、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活动至今,已 [2021/12/22 17:19:14]

长三角生态环境宣教部门缘何“结盟”?

本报见习记者 薛丽萍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讲好长江故事,唱响澎湃长三角……”洪亮的宣读声同时响彻在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的会场。 近日,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联动活动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活动成员单位通过“云签约”的方式,发出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倡议书。 启动仪式中,各方围绕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探索区域生态环境宣教工作一体化、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矩阵传播等问题展开交流,并 [2021/12/22 17:18:15]

成都双流赋予环境教育新内涵

“目前水厂的设计值是每天处理7万吨的污水,等到第二阶段设备安装完成后,污水处理规模就可以达到10万吨每天了。”近日,由成都市双流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的“环境教育基地环保设施公众参观活动”走进了北控水务双流公兴(中电子)再生水厂,带市民们参观污水处理设施,了解污水处理流程。 这是成都市双流生态环境局打造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全链条科普推广模式的一个起点。 “我们正在推进形成以环境教育体验学习场景打造为基 [2021/12/14 8:19:05]

减污降碳 “骑”乐无穷

本报见习记者 于天昊 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出行活动。活动现场邀请部机关干部职工代表讲述参与绿色出行的故事以及切身感受,并回答媒体提问。会后还组织媒体拍摄职工绿色低碳出行场景并进行了采访。 在媒体见面会上,生态环境部机关党委统战群团处三级调研员李茜为到场媒体介绍了绿色出行活动的组织情况、活动开展背景以及成效等内容。李茜表示,部党组历来非常关心职工身体健康、重视职 [2021/11/29 11:57:10]

应对气候变化,有我在!

本报记者张黎 英国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正火热进行中。 在中国北方,提早而来的雨雪和大风,让今年变得格外寒冷。 气候变化离我们很远?不,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行动,还是行动。作为世界的未来,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至关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作为积极参与行动的一份子,中国青年对气候变化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积极贡献个人 [2021/11/10 16:55:50]

知行合一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陈娟 程竹青 “美丽中国梦,呼唤青春力量;用团结的肩膀,扛起青春的担当。”11月1日,在大学生深情的歌舞演绎中,以“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为主题的重庆市2021年高校“生态文化周”正式拉开帷幕。 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共同主办的高校“生态文化周”活动,在全市69所高校联动开展。其中,主场活动将联合重庆大学,通过生态环保艺术展演、生态环保主题体验活动、志愿服务等内容,助力高校 [2021/11/3 20:32:58]

NGO致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

本报记者 肖琪 七个大洲、26个国家、196个单位,协力贡献了108个“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这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上,宣布的非国家主体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汇总。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作为重要的非国家主体之一的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NGO),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搭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 [2021/10/13 21:08:48]

腾讯地图及乘车码绿色出行月,“码”上做好事

今年的9月22日,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后的首个世界无车日。交通领域作为减碳的重要领域,正在加速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不断提升的公共交通出行体验,也让人们更多的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减少高碳出行。 腾讯作为低碳发展的践行者,在今年9月15日至10月31日期间,由腾讯地图和腾讯乘车码共同发起“绿色出行月”活动,鼓励用户一起加入绿色出行行列,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在9月15日 [2021/9/17 16:03:36]

生态环境部举办“绿色出行 减污降碳 骑乐无穷”绿色骑行活动启动

本报记者李玲玉9月16日报道 生态环境部今日举办“绿色出行 减污降碳 骑乐无穷”绿色骑行活动启动会。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翟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群众工作部(统战部)、工会联合会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指出,绿色骑行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生动载体,生态环境部干部职工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践行者,通过积极参与绿色骑行,以实际行动为减污降碳做出贡献;绿色骑 [2021/9/17 15:56:18]

2021“绿色童享·让爱不闲置”主题活动全新启航

书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图书循环共享,不仅可以传承知识,还能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丰富乡村儿童的阅读资源,同时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风尚,2021年8月27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绿动未来”环保公益平台承办,精中教育集团协办的“绿色童享·让爱不闲置”主题活动全新启航。 [2021/8/30 10:41:28]

家庭传统“撞”上可持续生活

本报记者 张黎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不少年轻人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大大增加。除了深入的亲情交流,伴随而来的还有不同生活模式的碰撞—— “我妈连任何一个纸壳都不放过,都攒起来堆一起。”“我奶奶每次的淘米水都不会扔掉,她说可以浇花。”“我们家的牙膏,都要挤得一点不剩才行。” “也许年轻人并没有留意,很多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多做法和理念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是不谋而合的。” 公益组织青年 [2021/8/18 23:28:02]

自然教育:用教育保护自然

王西敏 自然里的孩子 2020年夏天,我和朋友带着她5岁的孩子“一一”,在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湿地公园散步。“一一”穿着妈妈特别印制的上海6种常见鸟类的T恤。如果你想考考她那些是什么鸟,根本就难不住她。她可以飞快地告诉你:珠颈斑鸠、麻雀、棕背伯劳、乌鸫、戴胜和白鹡鸰。走在江湾湿地的小路上,她对路边的常见植物“八角金盘”“大花吴风草”“春飞蓬”随口道来。“一一”的妈妈是一名自然爱好者,经常带孩子到 [2021/7/21 16:24:16]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1年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本报见习记者温笑寒7月20日北京报道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1年宣传活动今日正式启动,今年活动主题为“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强黄河保护立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沿岸省区发展情况,并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 黄河保护立法 [2021/7/21 16:21:17]

为师生深刻烙上“生态印记”

本报记者 晏利扬 会场上,专家学者拿起“生态课程”“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研究”“生态实践”字样的5颗印章,郑重地盖在浙江农林大学研发的高科技生态竹书画卷轴上,这也标志着“生态育人 育生态人”工程正式启动。 “我们期待通过生态课程、生态文化等5方面、15项内容的系列活动,努力使每个浙农林人深刻地烙上‘生态印记’。”长三角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如是说。 明确办学定位 [2021/7/15 0:05:54]

在大自然中感悟多彩世界

本报记者 文雯 “老师,这个蜜蜂长得好奇怪。”北京分司厅小学三年一班的李淏坤指着花丛中飞舞的一只昆虫说。 “非常棒,你发现了这只昆虫和蜜蜂的一些区别。那是食蚜蝇,是人类防治蚜虫的好帮手。”北京教学植物园教师李朝霞笑着回答说。 周围的同学们都好奇地聚拢过来,与新认识的“朋友”“打招呼”。 这是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会、北京教学植物园、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共 [2021/7/15 0:04:47]

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什么样?

本报见习记者 王雯 记者 晏利扬 从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传来捷报:“奉化大堰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跻身2021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十佳公众参与案例。这也是浙江省唯一入选的案例。 “咱柏坑藏在甬江源头,原生态哒;垃圾分类运到哪儿去了呀?去处理啦;炊烟起了乡愁能留客吗?点子要多呀;青山绿水映村庄就是吉祥的一家”……一首朗朗上口的村规 [2021/6/30 17:12:38]

环保“朋友圈”越来越壮大

本报通讯员 胡静 为深入践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陕西积极筹划四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显著提升;广泛发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监督行动,促进构建大气环境全民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志愿者越来越多,更多人自觉成为绿色行动的践行者,绿色生产的推动者。 开放活动提升公众环境素养 经开草滩污水处理厂是陕西省第一批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之一。每天,来自 [2021/6/24 22:12:56]

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西宁举办

本报记者李玲玉西宁报道 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宁联合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宣部副部长傅华,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出席活动并讲话。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主持活动。 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践行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自觉行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 [2021/6/8 22:36:28]

每个人都能为碳中和做出贡献

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碳中和公益行动近日在青海西宁举行,通过植树造林,抵消主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真正体现“零碳会议”的理念。 今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将在青海举办。经过初步核算,本次活动碳排放量约为65.16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不仅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净购入电力或热力排放,还囊括了交通排放、住宿餐饮排放等。 碳中和,指的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其他人 [2021/5/20 21:58:41]

2387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