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乡村振兴要融合生物多样性

Eedu.org.cn 作者:陶思明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27
摘要: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既是生态强农、生态兴村的接力赛,也是保护恢复乡村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新机遇。

陶思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形象地说明了农业是生命产业的特点。乡村主体是农业,也会吸引其他物种来造访,成就了农业与生物多样性相互支持、融合共进的关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既是生态强农、生态兴村的接力赛,也是保护恢复乡村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新机遇。

长期以来,为保障农产品生产需求,不少地方存在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大、农用化学物品投入大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他物种的分布。而为方便耕作,一些区域长期种植单一作物,没有了物物相关协同互利的优势,病虫害易发多发,土壤退化侵蚀和污染等问题严重,降低了生态系统功能和农田生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顺应天时地利,回归农业的生命产业本质,使农业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产业。

比如,农作物虫害的发生,与区域性单一农田、单一种植、单一生境,生物多样性高度简约化,食物链不健全等因素密切相关。有生态农业学者举例,某地种植白菜,从种到收打了10遍农药,菜心虫还是成功钻进了菜心;附近生态农场同样种白菜,一遍农药也不打,反而没有出现虫害。区别就在于有无生物多样性,前者使用除草剂把菜地周边杂草灭杀已尽,生境单一招不来天敌制约害虫,而后者在田间地头有意保留杂草群落,有了不一样的生境,就有了不一样的物种,多物种一起既相生也相克,有效控制了虫害。据观测研究,1亩稻田如有400只青蛙,每天可吃掉2万多只害虫。这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好处,也是中国悠久农业文明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悠久的农耕历史中,形成了桑基鱼塘、稻鱼共生、间作套种、农林牧复合系统等农业生产方式,其实质就是以生物多样性取胜。比如,注重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牧业等多业结合、多品种搭配,使用有机肥,实施休耕养地等,与土壤生物多样性有着很好的亲和力,又多田埂荒地、渠系水塘、山林植被等生态留白,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交错分布,最大程度发挥了生物多样性的协同优势。如今,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许多位于自然保护地和周边农村社区的绿色发展,也凸显生物多样性保护惠农支农的巨大潜力。这些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比如,河南董寨自然保护区内50个自然村2万多居民发展生态种植,采摘的蔬菜上午装箱下午就能运到香港市场。陕西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引导社区发展有机大米,带动了当地有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也要热情拥抱生物多样性。现代农业通过高投入实现了对土地的充分利用,农田标准化、机械化、大田品种同一化,但大量投入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直接杀灭农田生物,破坏非农生物生境,导致地力下降、病虫害增多后,只能继续追加化学品投入维持高产量,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因此,生态留白是必要的,恢复一些田埂荒地,为杂草群落留足空间,有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种植业、养殖业分离对二者都是问题,需要有经济措施鼓励走种养结合之路,使多生产、多使用有机肥成为优先选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也是乡村振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目标。乡村是人民生产生活的依托,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幸福家园,二者融合一定会开创农业绿色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局面。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