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非法采矿点“蚕食”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Eedu.org.cn 作者:包秀文、吴培明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6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26日电 (包秀文、吴培明)记者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时发现,许多非法采矿点严重破坏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而其中最大的片石矿居然属于保护区管理局。

  6月上旬,记者来到贺兰山下,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山下远远就听见隆隆的爆破声,满载矿石或沙石料的拖斗车不时从身边呼啸而过,破碎石料的机器轰鸣着扬起遮天蔽日的白色尘土。

  记者发现,从前进沟到伊克田嘎石沟几十公里范围内,汇集着七八家采矿点,随处可见矿工住的地屋子。采矿区周围有不少山榆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扁桃,距离矿区约三五公里处便是贺兰山小松山林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前进沟最大的片石矿居然属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局每年从中收取9万元的承包费。据了解,其他开矿的人也都有一定的背景。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马振山告诉记者:“巴彦浩特建筑所需石材只有前进沟的花岗岩符合标准,其他地方均以石灰岩为主,实在是再无建筑用片石可供开采。”阿拉善盟国土资源局书面答复称,采矿区位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是经过工商、林业、环保、水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审核后,国土资源部门才发放的采矿许可证。

  然而,阿拉善盟环保局自然生态科杨科长在接受采访时却说:“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才能建设。而贺兰山管理局出具的一份编号为(2001-004)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程序不合法,是无效的。环保局将从内部调查这个表是怎么开出去的。”

  贺兰山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接处,有36万亩原始次生林,是阻挡西伯利亚寒流长驱直入银川平原和中原地区的天然屏障,也是阿拉善盟行署所在地巴彦浩特镇及沿山十多万亩种植区的主要水源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贺兰山全面实施退牧还林,先后搬迁600多户牧民,清理出林23万多只羊。为了防止偷牧,有关方面还投资数百万元,对保护区进行了围栏。

  可是退牧还林的围栏挡住了牧民和羊群,却挡不住炸山开矿的人和钢铁车流,开矿许可证被有关方面延续了一年又一年,有的没有采矿证就挂靠有证的大矿。采访时许多人认为,贺兰山的年降水量只有250毫米左右,水源补给和植被恢复能力很低,一旦自然环境被开矿破坏后,将很难恢复。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采矿,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