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环境保护政策比较"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为庆祝中美建交30周年,“中美环境保护政策比较”研讨会近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
环境问题事关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参加本次会议的中美两国代表有40余人,中国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2个单位,美国学者分别来自旧金山州立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学院的中美政策研究中心、人类学系、地理学系、环境研究项目等系科的专家。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中美两国学者以近30篇论文,就8个议题即“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中国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美国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中国的发展与环境对策:从历史到现在”、“西部大开发:政策、产业与民族”、“中国西部的生态移民:个案调查与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和扶贫的政策与实践”等展开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研究员在本次会议的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为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全国范围呈现了加快发展的态势。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卡西欧拉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盛赞了中国的儒家思想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环境研究团队(张继焦、方素梅、梁景之、刘小珉、杜发春等)基于自己的调查研究指出,研究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至少要关注三个层面:第一,现实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第二,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及其应用;第三,当地居民的知识和经验及其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希望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有关环境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意愿和利益。作者:陈克立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