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我国将坚定推进碳排放大幅下降兑现承诺

Eedu.org.cn 作者:刘元旭 张泽伟 …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6

  记者 刘元旭 张泽伟 刘劼

  尽管面临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改善民生等多重压力,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天津会议上仍然坚定地表示了强力推进减排的决心。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5日表示,中国将继续采取强力措施,并付出艰苦努力,确保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实现,兑现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10月4日在天津开幕的今年第四次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是中国首次承办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谈判。有关专家指出,这次会议是中国为推动气候谈判做出的实质贡献,显示了中国推动气候谈判的诚意。

  2009年11月,中国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这是中国在1990-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基础上,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也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有力表率。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4日在天津说,中国政府做出的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的承诺,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参加天津会议的专家表示,中国要实现这一目标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华清说,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还比较落后,尚有1.5亿人口生活在每天一美元的贫困线标准以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居世界100位左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困难重重。

  “但中国言必信、行必果,无论国际谈判局势如何,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5日在天津会议上表示,中国政府始终负责任地采取行动,2006年,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纳入“十一五”规划,2008年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发布国家层面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也陆续完成了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编制工作,全面推开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解振华说,中国主要采取了结构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在第二产业中发展高新技术、发展第三产业等手段,坚定推进减排。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计显示,2006-2009年,中国淘汰了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了落后的炼铁产能8000多万吨、炼钢产能6000多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相当于形成了节约1.1亿吨标准煤的能力。截至今年7月15日,又淘汰小火电机组1071万千瓦,中国5年里累计淘汰小火电机组7000多万千瓦。

  解振华说,中国还采取了技术节能,通过以奖代补方法鼓励节能改造。在2006-2009年,中央支持补贴2000多亿元资金用于技术改造,这只占全国节能技术改造总投资的15%左右。他表示,这说明我们为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的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效果也比较明显。2006—2009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5%,工业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同时,中国采取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等。中国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已经过全国人大批准,具有法律约束力。

  目前,中国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人工造林面积达62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

  中国的积极努力也得到国际关注与认可。联合国气候谈判最高官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赞赏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她4日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已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个目标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为达到这个目标,中国正在采取的措施也引人注目。

  孙翠华5日表示,为兑现承诺,中国正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将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及森林覆盖率等相关指标。

  同时,中国还将通过试点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出台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公众使用低碳产品,鼓励企业产品结构升级,从消费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等。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