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专家初步确定尼泊尔部分雪崩及堰塞湖位置

Eedu.org.cn 作者:赵竹青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3
摘要: 中国科学院赴尼泊尔科技救灾专家组已初步确定震区部分滑坡、雪崩及堰塞湖位置,并将进一步对其进行危险性分析。

图为中国科学院专家组在国际山地中心(ICIMOD)紧急会商地震灾情应急快速评估事宜

人民网北京5月2日电(赵竹青)记者5月2日凌晨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赴尼泊尔科技救灾专家组已初步确定震区部分滑坡、雪崩及堰塞湖位置,并将进一步对其进行危险性分析。

5月1日,中国科学院专家组访问国际山地中心(ICIMOD), 紧急会商尼泊尔地震灾情应急快速评估与减灾对策事宜,并提议成立中国科学院、ICIMOD和特里布文大学联合工作组。

目前,ICIMOD正在集中力量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居民点的灾损情况,圈定需要救助村庄的空间位置,提供政府作为空投救灾物资的靶点。而中科院专家将发挥在山地灾害评估方面的优势,重点开展山体滑坡、堰塞湖、冰湖风险、道路损毁与电站等基础设施的损毁调查评估工作,确定灾民应急安置点,并提出次生灾害应急减灾对策。

截至发稿时,中科院专家组已利用ICIMOD收集的卫星影像,初步确定了多处滑坡、雪崩与堰塞湖的位置,并将进一步对其进行危险性分析。此前,中科院专家组已通过特里布文大学了解了从震中往东的三块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高发区域和区域内山地灾害现状以及对交通的危害等情况。同时,还完成了与ICIMOD在灾区遥感数据获取、灾害现状等方面的信息交换。

4月30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首批赴尼泊尔地震科技救灾专家组抵达加德满都开展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的科技救灾工作。按照中科院部署,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崔鹏率队,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遥感地球所、青藏高原所、寒旱所等4家研究机构的12名科研人员组成专家组赴尼泊尔开展泥石流、崩塌滑坡、雪崩、冰湖溃决等次生地质灾害及潜在隐患调查,并期望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及处置建议。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