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中科院院士:尼泊尔面临地震次生灾害风险

Eedu.org.cn 作者:符永康    资讯来源:中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2

  中新社加德满都5月2日电 (记者 符永康)正在尼泊尔支援地震救灾的中科院专家组领队崔鹏院士2日指出,该国8.1级地震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冰湖溃决等灾害。目前尼泊尔雨季即将到来,灾区面临着严峻的次生灾害风险。

  崔鹏院士是中国知名地质灾害专家,曾参与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救灾减灾行动。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很快作出部署,组织地震、地质、摇撼、冰雪灾害等方面专家11人团队驰援尼泊尔,是第一批抵尼的外国灾害专家团队。

  中科院专家经过遥感解疑,在尼泊尔朗塘(Langtang)地区发现一个大型滑坡,强震导致震中与破裂带附近区域多条道路严重损毁。

  崔鹏指出,强震对山体的岩土造成损伤,大大降低山体稳定性,产生大量的震裂山体,加上地震引发崩塌和滑坡产生的松散物源,为大规模泥石流活动提供了条件。目前,尼泊尔雨季即将到来,次生灾害风险不容忽视。

  此次地震引发珠峰雪崩,崔鹏认为,目前亟待调查重灾区山体受影响程度。他说:“如果受地震冲击较大,很可能再次诱发雪崩,甚至有发生岩崩的风险。对此,今后登山活动应多加注意。”

  中科院地球物理专家赵俊猛教授说,此次地震的大背景是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目前还很难判定长期积累的能量在何种程度上得到释放。中科院团队将与驻尼国际专家共同研讨,分析余震可能持续的时间、级别。

  对于外界传言此次灾难有可能为“双峰”型地震的说法,赵俊猛认为不能武断地得出结论。“尚不能完全排除再次发生震级较高余震的可能性,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几率不高。”他透露,地震发生前,中国刚刚在青藏高原从南至北建立地震监测网点,为精确判定震源、波形等提供了数据支持。

  崔鹏表示,中尼两国山水相连,中方科研团队愿与尼方密切合作,共同应对灾难,同时加强研究喜马拉雅地带的地震发生趋势,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