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工业互联网应与环保深度融合

Eedu.org.cn 作者:徐卫星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3/9
摘要: 环保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迈入“十四五”之后,国家对环境治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数字化环境治理将得到进一步普及。

本报记者徐卫星

作为环保产业界为数不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此次两会关注的是工业互联网如何为生态环境保护赋能。

他在关于推进“工业互联网+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我国生态环保综合治理能力的建议中提到,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是环境综合治理突破自身技术天花板的最佳路径。有利于打破传统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的壁垒,弥补传统治理技术的不足;有利于全面推进环境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有利于提升环保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缩小环境治理体量。

“环境数据不互通、信息孤岛是当前生态环境管控的一大痛点,‘工业互联网+生态环境保护’可将工业互联网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借助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对实时状态进行远程感知,通过先进的算法、模型以及云端强大的算力,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动态优化整合各类资源,从而辅助做出最佳决策,提升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增强环境管控数字化能力。”刘怀平呼吁,目前支撑数据互联互通的技术已趋于成熟,国家层面应加快试点,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工业互联网的投入和建设。

目前环境治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环保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迈入“十四五”之后,国家对环境治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数字化环境治理将得到进一步普及。

刘怀平认为,目前环境治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存在壁垒、环境综合治理数字化能力薄弱、较低的资源利用率增加环境治理难度等。

“仍有一部分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违反法律法规,存在肆意偷排漏排现象,传统的监管手段无法彻底杜绝这些现象。另外,区域、流域间环境问题存在数据量大、信息独立、上下游难协同等治理难点,传统的环境治理技术无法高效解决。”刘怀平表示。

与此同时,由于环保产业基础设施绝大部分相互隔离,数据不互通的现象普遍存在,各企业内的系统和网络各自为政,加之环保企业因其自身对环境治理的投资不足,导致其环境综合治理的水平低下。因此,刘怀平建议,急需打通壁垒,对基础设施设备的软件进行升级,从而提升环境综合治理的数字化能力。

推进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

刘怀平建议,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弥补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不足的障碍。例如,在研究雾霾成因的问题上,可进一步加强PM2.5云监测的大规模规划部署,通过物联网采集大气的监测数据,并对大气污染源进行云计算智能数据分析,为污染控制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撑以增强治理的科学性。

他还建议,加快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污染防治、执法监管、监测监控等领域的应用,推进环境治理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推动跨部门跨地区互联互通;规划建设环保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智慧生态城市以及环境检测与研发中心等新基建,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在线监测、全程监管、协同处置体系。

此外,通过工业互联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还将助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刘怀平认为,工业互联网的智能性,将帮助管理者实时掌握或预测环境资源的消耗情况,从而为环境资源管理实现最优化利用提供保障;工业互联网的虚拟性,将带来环保产业及其产品的去物质化特征,在商品和服务同等产出的情况下消耗更少的环境资源;工业互联网的共享性,将带来环保产业及其产品供需方式的变革,在消耗同等环境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商品和服务使用率的最大化。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