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守好生态 让生活更美好

Eedu.org.cn 作者:牛秋鹏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3/8
摘要: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开始前,8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并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牛秋鹏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开始前,8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并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记者采访。

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

夏吾卓玛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一名自来水公司职工,黄南藏族自治州全境属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作为源头人、护塔人,我们不仅自己要用上好水,还要保证中下游的人也能用上好水。”夏吾卓玛说,“我们自来水公司的职责就是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

夏吾卓玛介绍,近年来,家乡父老尽心尽力守护三江源,原先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干涸的河床里流满了清水。同时,还通过无人机、水质传感器等科技手段进行数据巡河,努力保障“一江清水向东流”。三江源的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去年黄南藏族自治州也荣获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我们呵护水,水又滋养了我们;我们是守护者,同时又是受益者。”夏吾卓玛说。

由于水生态环境不断好转,人畜用水水质不断提高,州里建起了矿泉水厂,农畜产品绿色有机,黄河旅游业红红火火,乡村振兴有了可靠依托,人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

“我们要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坚决扛起源头责任,更好地保护好生态,让‘三江之源’源清流洁,让‘中华水塔’坚固充沛,让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滋润甘甜。”夏吾卓玛说。

“共产党好,黄河水甜”

来自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的马慧娟,出生在宁夏西海固一个叫黑眼湾的小山村,那里四面环山。

“20岁时,我的老家黑眼湾迎来了移民搬迁政策,这是电视剧《山海情》里闽宁协作模式的扩大版。”马慧娟说,在红寺堡集中安置更多的贫困群众,彻底改变了大家的生活面貌。

马慧娟讲述,红寺堡是一片亘古荒原,因为靠近黄河,党中央在这里兴建了扬黄灌溉水利枢纽工程,把黄河水上扬了300米,开发出更多土地,集中安置了23万移民,把这里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地,这项伟大工程也被称为新时代的红旗渠。

在红寺堡,乡亲们因为党的好政策,因为黄河水的灌溉过上了好日子。自1998年开发至今,红寺堡从“天上无飞鸟,地上沙石跑”到“平地起高楼,沙漠变绿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我们红寺堡,这么多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移民区23万群众对党中央的感恩之情。”马慧娟说。

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森林草原防火站站长陈良从事林草行业30年来,与同事们共同守护林海和草原。

“我经常给大家讲,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森林和草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我们的生态。”陈良说。

近年来,内蒙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草原覆盖率越来越高,多年不见的野生动植物也出现了,百姓们搞起了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绿色农畜产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陈良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每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都十分关心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也同时强调“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这既是对内蒙古提出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对2400多万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更是森 林草原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我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不遗余力,尽责担当,为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而继续奋斗。”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