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后冬奥时代:将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几何?

Eedu.org.cn 作者:张黎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2/28
摘要: 回望短短十几天的冬奥会,它的结束显然不是终点。在更长远的未来,它将深深改变、影响我们的生活。

本报记者 张黎

立春之日,期盼已久的北京冬奥会在唯美浪漫的一片雪花中掀开面纱;

盛会过后,折柳送别,微火熄灭,星光五环在灿烂烟火下宣告落幕。

这届无与伦比的冬奥会让我们看到,运动员们用拼搏、超越、热爱和团结惊艳赛场,绘就了一幅幅难忘的逐梦画卷。与此同时,中国也向世界奉献一届绿色、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写下崭新篇章。

回望短短十几天的冬奥会,它的结束显然不是终点。在更长远的未来,它将深深改变、影响我们的生活。

硬设施用之于民

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广大市民、主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长期收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办奥理念的具体行动。本届冬奥会不仅充分利用2008年夏奥会场馆遗产,也在日后应用上谋求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民”。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场馆的后续安排“早有打算”。如云顶滑雪公园,这是北京冬奥会7个雪上竞赛场馆中唯一利用现有雪场改造而成的场馆。赛后将恢复大众滑雪和旅游度假功能,同时保留的奥运赛道将拓展场馆功能,使其具备举办世界级赛事的能力。

跳台滑雪场地“雪如意”在赛后将承办跳台滑雪世界锦标赛等高规格跳台滑雪赛事,同时为国际运动队、国家队等提供专业的训练场地。

此外,“雪如意”还将服务于全民健身。雪季,针对跳台滑雪爱好者,举办跳台滑雪展示、培训与体验活动。非雪季则设立跳台冒险乐园,增加攀岩、滑索等项目,滑道设置滑草等相关娱乐项目。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是北京冬奥会新建雪上运动场馆之一。这里将承办高级别赛事、打造高水平训练基地,以及开展全民健身和大众体验活动,建设青少年训练基地,努力打造冬奥遗产的典范。

至于冬奥村,张家口冬奥村将作为酒店式公寓及康养中心运营,还会结合太子城遗址公园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将冰雪旅游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带动崇礼区域文旅产业发展。

“软环境”美景永存

无论生活在北京还是张家口,人们不约而同的切身感受是——身边美景越来越多,蓝天之下,白雪之上,生态环境这笔宝贵遗产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优良天数增加到288天;水清岸绿处处美景,密云水库蓄水量最高达35.7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森林覆盖率达到44.6%,大大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修复生态,促进赛区场馆与自然相融,张家口赛区更是对奥运核心区、冬奥生态风景道等地统筹规划景观,生态修复成果与奥运核心区形成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

在场馆周边生态修复上,张家口赛区在周边按园林式景观打造多树种、多草种复合长廊,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一片绿意盎然触手可及。

京张高铁,一条连接北京市与张家口市的高速铁路。其运营后,不仅缩短了3个赛区间的通行时间,带动了延庆和张家口地区发展,也直接将张家口纳入首都1小时生活圈,将极大促进张家口和延庆地区冰雪、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绿生活未来可期

一场绿色盛会的“余温”,还将体现在衣食住行上。

或许很多人没留意到,此次冬奥会所有场馆内“清废团队”的工作服套装,都是采用饮料瓶再生材质制作,兼具功能性、设计感,且全方位体现可持续理念。

设计团队将“回”字元素巧妙融入工作服套装的设计之中,瓶身上的“回收我”标志和工作服上的“回”字元素交相呼应,激发公众树立循环再生意识。这些设计上的巧思,让服务于冬奥的一线场馆“清废团队”成为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者。

此外,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及志愿者的服装、鞋品、配件也都秉承环保理念。其中,装备收纳包所使用的纱线,是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制品生产的环保纱线;包装袋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180天降解率可达90%以上。

越来越多的绿色设计,相信也会在未来应用到更多场景中。

在餐饮方面,此次冬奥会上,一次性刀、叉、勺、餐盒以及筷子、吸管等29种产品,均为可降解材料。

这种生物可降解餐具采用聚乳酸作为原料生产,是目前性价比较高的生物可降解环保高分子材料。与传统的石油基材料相比,每吨聚乳酸可减排约3吨二氧化碳。经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可降解材料还应用到了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北京冬奥列车上。奥运版复兴号的内装全部采用了环保可降解材料,可降解率能够达到50%以上,可回收率达到75%以上。

类似的可降解材料的广泛应用,将在今后更有力助推绿色可持续理念与生活紧密结合。

在绿色出行方面,氢能车成为北京冬奥会大力推广的出行方式,与锂电池车相比,其续航里程更远,尾气是水蒸气,碳排放量几乎为零。

尽管目前氢制备成本仍比纯电动车高昂,相应配套设施数量少且不均匀,但借助冬奥会这个大平台,氢能相关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未来有望解决制备成本高、储运难等难题。

据悉,冬奥结束后,氢燃料车辆将转为北京当地公交车、团体车等继续使用,借以奥运示范影响,在城市中带动低碳出行的风潮。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