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我国地震预报采用:专业与"群测群防"方式相结合

    [内容预览]

    | 2008-5-19 10:51:56
        地震预报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报。分为“长、中、短、临”的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和工作程序。“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地震谣言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古怪传说。     我国地震预报是采用专业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方式在

    [阅读全文]

  • 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

    [内容预览]

    | 2008-5-19 9:34:56
    在抗震救灾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5月17日晚,胡锦涛总书记在成都连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动员令,是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指南,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旗帜。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的抗震救灾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既是在抗震救灾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

    [阅读全文]

  • 国务院公告: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内容预览]

    | 2008-5-19 0:40:45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国务院今天发布公告宣布,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公告全文如下:国务院公告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阅读全文]

  • 俄专家说地震灾后须注意防鼠疫

    [内容预览]

    | 2008-5-18 11:05:37
        新华网莫斯科5月17日电(记者董爱波)俄罗斯国家首席防疫师根纳季·奥尼先科16日说,中国四川发生强烈地震后需注意防范人感染鼠疫,俄罗斯愿意向中国提供预防人感染鼠疫的专用疫苗。     奥尼先科在接受俄罗斯新闻社采访时说,地震灾后容易出现鼠疫,位于亚洲中部的山区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之一,震后当地居民没有住房,一些人

    [阅读全文]

  • 3部委发<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

    [内容预览]

    | 2008-5-18 11:00:53
    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从今年6月1日起,商品零售场所有不标明塑料购物袋价格,向消费者无偿或变项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行为之一的,将受到最高1万元的罚款。  根据《办法》,商品零售场所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零售服务的各类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商品零售场所可自主制定塑料购物袋价格,但不得有以下行为:低于经营成本销售塑料购物袋;不标

    [阅读全文]

  • 震区不是疫区 防控得当不会有大疫

    [内容预览]

    | 2008-5-18 10:24:10
    市疾控 本报记者 郑刚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再加上人畜尸体腐烂,不少市民担心这些情况会引发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成都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吴德彬。吴德彬表示,政府有专业的疾控队伍,而且震区不是疫区,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完全不必担心传染病的流行。截至目前,成都尚未发现传染病的具体病例。  问:地震发生之后

    [阅读全文]

  • 专家称未来一段时间成为预防疫情的关键时期

    [内容预览]

    | 2008-5-17 22:54:34
        北京五月十七日电(记者 王祖敏)当时针越过了十七日下午二时二十八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就进入了第六天。当“救人”仍然是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时,有关专家提醒:现在也进入了预防灾区疫情最为关键的时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办主任冯子健今天在中国网向网民介绍了灾后疫情产生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冯子健称:“大灾之后易有大疫”的说法

    [阅读全文]

  • 清华减灾专家组 赴灾区提供支持

    [内容预览]

    | 2008-5-17 18:27:58
    本报讯 “清华大学已成立抗震减灾技术专家组,发挥清华大学建筑、土木、水利、环境、公共安全等院系和研究中心的优势,为灾区提供抗震减灾的技术支持。”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昨天说。目前已有几名清华大学教授赶赴灾区,帮助当地进行相关的应急处置。  清华大学抗震减灾技术专家组由我国建筑结构领域的陈肇元院士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建筑学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吴良镛院士、水污染防治领域的钱易院士、水工结构工程与抗震领域的张

    [阅读全文]

  • “四川人民能脱离灾难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内容预览]

    | 2008-5-17 15:53:43
      点点心意 片片真心  “四川人民能脱离灾难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一张张凄凉的照片,一张张破旧的房屋,一张张凄惨的脸……”活动现场,过往的学生被汶川地震真实照片所感动,纷纷在红色的海报上写下自己对四川人民的祝福,希望四川的人民摆脱灾难,重建家园。5月17日,浙江林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在联建公寓、东湖食堂先后开展“心系灾区,情暖万家”师生签名活动。“虽然我们离你们很远,但我们

    [阅读全文]

  • 胡锦涛前往重灾区北川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内容预览]

    | 2008-5-17 14:58:52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胡锦涛走进救灾专用帐篷,关切地询问村民的受灾情况。     新华社四川北川5月16日电(记者 孙承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心系重灾区群众。16日到四川后,他就驱车赶赴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道路两侧,随处可见垮塌的房屋、滚落的巨石和滑坡的山体。胡锦涛不时望向窗外,脸上神情凝重。

    [阅读全文]

  • 国土资源部专家组:迅速清除滑坡体 防范新地灾

    [内容预览]

    | 2008-5-17 10:13:56
        5月14日21时至15日7时30分,国土资源部赴绵阳专家组经过连夜奋战,会商提出绵阳市尤其是受灾严重的北川县的抗震抢险工作建议,并随即送达绵阳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专家组建议,要迅速清除距北川县城1公里处约30万立方米滑坡体,打通一条救灾生命线,以便大型机械设备进入,提高救援效率。同时,专家组还向北京传回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城的现场录像等相关资料。&nbs

    [阅读全文]

  • 手挽手筑起伟大的长城

    [内容预览]

    | 2008-5-17 9:35:40
    5月16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抵达四川绵阳,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部队官兵和医护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总书记的到来是对全体抗震救灾人员的极大鼓舞和勉励,使大家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充满力量!   “抗震救灾工作是关系全国、关系全局的大事,必须举全国之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立即得到了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响应。截至16日16时,来自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区,社会各界的团体、组织

    [阅读全文]

  • 同沐书香 倡导旧书循环利用

    [内容预览]

    | 2008-5-16 11:26:45
    学生从小开始读书,书本越积越多    “这学期里,我平时有空的时候便买一些杂志、书籍之类的带回寝室,在寝室慢慢阅读,享受书中乐趣。”天目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李舒怀说,“现在困惑的是,书是越读越读,对空间的占有逐步增加,而看过的书籍,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再去看的。”  书籍对学生来说,是不可缺的资源,学生除了图书馆查阅的书籍外,就是平时买的杂志、书籍。  从浙江林学院大一、大二学生那了解到,学生首选“充电

    [阅读全文]

  • 他们,遥感着灾区的“脉搏”

    [内容预览]

    | 2008-5-16 11:09:42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记者  陈磊 杨纯 操秀英) 5月14日傍晚,大雨滂沱,当人们纷纷踏上归家路时,科技部所属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的十几位专家正在一间不到90平方米的机房里紧张工作着:分析、比对、解译……   这是四川发生地震后的第二天。凌晨,国家遥感中心获取了首张震后都江堰卫星雷达图像,下午,又获取了汶川地区可突破云层的雷达卫星数据。   “我们根据雷达图像,把都江堰市划分为122个街区

    [阅读全文]

  • 泥石流、塌方、滑坡发生时 我们该怎么办?

    [内容预览]

    | 2008-5-16 10:48:49
    地震后,常常伴随着次生灾害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就是较为常见的次生灾害。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处境恶化,遭受新的伤害。那么,泥石流、塌方、滑坡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云南省地震专家贺修云告诉记者,如果身边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不要惊慌,赶紧到坚硬的大岩石块下蹲着,因为大岩石块会挡住从山上滚下的碎石,不至于被砸伤。或者躲避在树林密集的地方,因为碎石滚落遇树就会减速,这样伤害会减小。  此

    [阅读全文]

  • 气象局成立气候变化中心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内容预览]

    | 2008-5-16 10:34:04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于文静)在当前国内外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为加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中国气象局15日成立气候变化中心,进一步提升气候变化研究、业务和服务水平。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主任罗勇介绍说,中心将强化气候变化决策和公共服务职能,并重点加强在区域温室气体监测、气候系统基础数据分析处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分析和气候系统模式研发,以及农业、水资源等关键领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决策咨询

    [阅读全文]

  • 香港中文大学启动四川地震受灾影响评估网站

    [内容预览]

    | 2008-5-15 23:31:15
        新华网香港5月15日电 香港中文大学15日表示,该校的太空与地球信息研究所启动了对四川大地震的受灾影响评估网站,以协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据介绍,该网站主要包括由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研究所、台湾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数据中心合作编制的灾害地理信息地图,以及最新的灾害遥感分析数据。公众可从卫星遥

    [阅读全文]

  • 中科院专家:两大板块挤压引发四川汶川强震

    [内容预览]

    | 2008-5-15 22:53:57
        印度板块一直挤压欧亚板块,使得中国大陆绷得越来越紧,能量只能在一个地方释放,四川汶川就是这个最薄弱的环节。昨天,中科院研究生院地学院副院长、地球物理学博士魏东平,这样分析汶川大地震的成因。     一直监测汶川     昨天在魏东平出示的一张欧亚大陆平面图上,除我国江浙地

    [阅读全文]

  • 未来三天四川地震灾区天气将逐渐好转 有利救灾

    [内容预览]

    | 2008-5-15 11:23:14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预计今明两天,四川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将以多云天气为主,有利于抗震救灾工作的进行,但四川南部部分地区以及重庆仍有阴雨天气,四川大部天气转好,气温逐渐回升。     预计16日夜间起,四川、重庆、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等地震灾区将有两次阵雨或雷雨天气过程:16日夜间至17日,上述地区将有一次弱的阵性降雨

    [阅读全文]

  • 卫生部:加强卫生防疫队伍 严防灾区传染病的发生

    [内容预览]

    | 2008-5-15 11:18:51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地震灾情发生后,卫生部立即部署灾区抗震救灾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截至5月14日下午17时,根据四川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需要,卫生部已组织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贵州和云南18个省(区、市)的医疗卫生救援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队共计1700余名医务人员,抵达

    [阅读全文]

4426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