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铸就中华民族的“绿色长城”

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30周年纪实
Eedu.org.cn 作者:王胜男 胡丽娟 …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1
  “绿色长城”是邓小平同志1988年5月11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10周年之际的题词。这是伟人对“三北”工程的最高评价。30年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祖国树起了一座绿色的丰碑。它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先河,成为我国政府重视生态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这座“绿色长城”,包括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全长4480公里,宽400公里至700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几乎占全国半壁河山。规划期限73年(1978年~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规划造林5.26亿亩。工程建设以来,累计完成造林育林2446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0.51%,重点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治沙成效是“绿色长城”的希望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子推平房,毛驴上了房”……这些民谣描述的是“三北”人民对几十年前风沙危害的记忆。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并将其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明确赋予工程防沙治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的重要任务。同时,国务院成立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建立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吹响了迎战风沙的号角。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战斗。经过30年建设,“三北”工程实现了重点治理地区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双降”、局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双减”、平原农区粮食产量和农田面积“双增”。

  在宁夏永宁,过去一场干热风,庄稼就要死上三四成。如今有了农田林网的庇护,林茂粮丰,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500个重点扶持的粮棉大县之一。据测算,仅农田防护林的增产效应一项,就使三北地区年增产粮食约200亿公斤。全国产粮十强县全部是三北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达标县。

  西风口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一边是腾格里的茫茫大漠风光,一边是在推平的沙地上新植的冬小麦,沙漠的边缘已被麦草方格牢牢锁住,昔日肆虐的沙丘如今老老实实地呆在为它划定的范围之内。由于其治沙成效所代表的绿色理念,沙坡头还被作为今年北京奥运圣火宁夏境内传递的起点。

  脱贫致富是“绿色长城”的颂歌

  我国90%%的沙漠面积分布在“三北”地区,沙化与贫困互为因果。人们不仅有着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还有着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上世纪80年代,“三北”二期工程伴随着改革深化和政策的调整,突破了建立单一生态型防护林体系的模式,提出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使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生态建设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统一,做到农林牧、土水林、带片网、乔灌草、多林种、多树种、林工商七个结合,使防护林体系结构稳定、功能完善。

  在地方实践中,对于“三北”工程思路调整的理解更为直白:防护林有经济效益,经济林有生态效益;让农民从生态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工程的建设发展才可持续。

  “兴林富民、强农固本”是“绿色长城”的建设要求,30年来,“三北”工程实践着从以林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历史演进。在陕西和山西黄河沿岸,已建成了红枣基地40多万公顷,产值近10亿元,农民仅人均红枣收入就有600多元。

  在宁夏中宁舟塔乡枸杞基地,饱满鲜红的果实如同星星之火点亮了人们致富的希望,枸杞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依托沙地资源和“三北”工程支撑,宁夏种苗花卉、生态旅游、林纸一体化等产业也欣欣向荣,实现了改善生态和农民增收双赢。

  “三北”精神是“绿色长城”的壮举

  “三北”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全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以及近一半的宜林地都分布在“三北”地区。“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潘迎珍说,目前正在实施的“三北”四期工程,建设范围已经调整为600个县,期限到2010年。

  “三北”工程将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完善提高、加快发展,力争到2020年,完成造林600万公顷,低质低效林改造和农防林更新改造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平原农区农田林网化程度达到70%%以上,以确保粮食稳产、高产。黄土高原7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建成名特优新干鲜果品基地和后备森林资源基地。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绿色长城”,也谈不上三北地区的欣欣向荣。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在“三北”防护林工程这道“绿色长城”的建设中,各族干部群众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荒漠,用智慧和力量播撒绿色,探索出了适合“三北”地区自然规律和区情特点的生态治理方法,走出一条国家引导、群众参与的中国特色防护林体系建设道路。

  这道“绿色长城”,同样造就了石光银、牛玉琴等一大批模范人物,塑造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造福人类”的“三北”精神,它作为中华民族的精髓,推进着“三北”工程建设,书写着“绿色长城”的灿烂篇章。(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