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拿发展中国家说事 发达国家理应做到“气候公正”
然而,仔细研读八国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的声明,不难发现其立场暗藏“玄机”。首先,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方面,八国非要把发展中国家拉进来不可。其次,它们表示要执行的中期目标只有笼统的文字表述,却没有关键性的具体数字。这不免让人怀疑,八国在做到“气候公正”方面究竟有多大诚意。
“气候公正”问题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创办的“全球人道主义论坛”今年6月下旬提出的。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要分清谁是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者和主要受害者,就是要认识到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到底如何划分责任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
确定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不仅需要进行充分研究和科学论证,更要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和各国的发展阶段来进行。即使确立了长期目标,也还需考虑如何执行。如果发达国家有诚意、有办法朝长期目标努力,那么这不失为一个积极举动。但如果不顾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发展的现实,在减排目标方面硬把发展中国家与它们绑在一起,那就有失公正了。与此同时,对发达国家来说,尽早确立中期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的目标,才是当务之急。
诚然,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不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也对一些发达国家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近些年的事实反复证明,发展中国家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这是因为在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水、干旱、热浪等自然灾害方面,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严重短缺,技术手段不足。这些自然灾害不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威胁到它们的农业生产和生存环境。
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因为它们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没有约束地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并且当前的人均排放量也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历史累积排放量少,当前人均排放量低。
应当承认,欧盟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考虑到了气候变化的历史和现实因素,承诺率先减排,特别是提出到202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至少20%。然而,与欧盟形成反差的是,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美国在减排问题上非要拉上发展中国家不可。
少数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有失公正,说到底是因为它们出于对本国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试图减少自己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责任,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殊不知,如此一来,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势必难以取得突破,而这一进程一旦搁浅,世界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少数发达国家要做到“气候公正”,就必须尊重和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该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要明确作出继续率先减排的承诺,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承诺。发展中国家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积极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只有这样,“气候公正”才能落到实处,应对气候变化才能迈出切实的步伐。
背景资料:气候变化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制造了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科学家警告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之后,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具体包括成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专门负责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国际性框架,以及为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设定时间表。
然而,时至今日,气候变化问题依然严峻,人类发展前景因此面临着巨大挑战。2007年,IPCC发布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认定,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显著上升,现在已经远远超过工业时代之前数十万年间的水平,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5万年以来的最高点。
报告指出,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冰川和冰盖出现大面积损失,由此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会威胁到许多沿海地区的安全。此外,许多地区的降水情况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地区的干旱发生次数不断增加,持续时间更长,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球酷热等极端天气的发生更加频繁,飓风活动也在增强。报告还预测,从2007年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至4摄氏度,有11亿至32亿人的饮用水可能遇到问题,2亿至6亿人将面临饥饿威胁,沿海地区每年将有2亿至7亿居民可能遭受洪涝灾害。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