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纳米絮凝技术治理海洋生物入侵

Eedu.org.cn 作者:王蔚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27

    新华网上海5月27日电(记者王蔚)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丁永生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制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实现对海洋船舶压载水中微小生物的快速检测,并开发纳米絮凝技术治理海洋有害生物入侵,取得显著成效,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压载水系指为控制船舶纵倾、横倾、吃水、稳性或应力而在船上加装的水及其悬浮物。据统计,全球的远洋船舶每年共需约100亿吨压载水,压载水和压载舱的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生物和微生物,包括了细菌、藻类、原生动物、浮游生物及其他生物。平均每立方米压载水含有的浮游动植物超过1亿个,全世界每天约有4000种海洋生物随船舶压载水被扩散到世界各地海域。

    海洋船舶压载水携带的微小生物通过排放导致物种入侵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关注。船舶压载水携带外来生物会造成港口国水域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危害渔业资源、影响公众健康。国际海事组织规定,可排放的压载水中,10微米至50微米的可检出存活生物的浓度应小于每毫升10个。

    但是,常规显微镜检测方法对低生物量难以实现快速检测的要求,丁永生教授领导的研发小组,以人工培养的海洋微藻模拟船舶压载水中微小生物,采用自制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对微藻进行絮凝浓缩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能力,该絮凝剂已能实现对细胞浓度低于10个/mL微藻的捕捉富集。 在此基础上,丁永生教授又开展了利用纳米生物效应杀灭压载水中有害生物的研究。这项技术用于有限空间的船舶压载水处理,对微生物杀灭效率高,速度快,尤其对其他方法无法分离的微小活体(如生物卵、孢子等)杀灭效率更高。

    这一新技术的研发成功,为我国海事主管部门压载水管理执法、预防和控制外来海洋生物入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Tags: 纳米絮凝技术,海洋生物,生物入侵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