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促进和加快海水利用产业化进程

Eedu.org.cn 作者:屈强    资讯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13

  当前淡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的1/4。特别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11省(区)、市和海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尖锐,水资源紧缺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施海水开源替代战略,提高海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应对我国水资源危机、优化沿海水资源结构、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求迫切、前景广阔。

  海水利用领域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三方面。目前,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在应用海水利用技术,通过多年的发展,海水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向大海要水要淡水、要资源已成为许多国家解决淡水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国外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海水利用,已经形成产业。

  我国海水利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经过多年攻关,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经济日趋合理,海水淡化吨水成本已达到每吨约5元人民币。海水利用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化条件基本具备。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进入万吨级产业化示范阶段。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海水脱硫技术、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技术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推广应用。

  当前,海水利用作为节水环保型新技术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海水利用作为重要内容已先后被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国家重要规划、文件中。我国首部《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也已经颁布实施。

  尽管我国在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步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全国的海水利用产业化建设尚处在初始阶段,还有不少制约因素和问题亟待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  不足。虽然当前海水利用已成为热门话题,但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对海水利用的含义、技术不甚了解,表现为盲目性、盲从性。大多数群众对海水利用认识不足,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并存在一定的顾虑。二是工程规模小。国内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仅占全球的3.4‰,且单机规模多在千吨级,与国外万吨级的单机规模差距较大。三是龙头企业少而弱。目前,我国培育的真正能起到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极少,多数企业技术含量低,经济实力差,承受风险能力弱,难以真正承担龙头和带动作用。四是设备国产化率不高。尤其是大型海水利用自主创新制造技术亟待突破,关键设备还有赖于进口。五是国家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尚缺乏有关促进海水利用发展的优惠政策。

  当前,我国海水利用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导、促进和加快海水利用产业化进程和实现规划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海水利用的认识。进一步确立海水是重要水资源的战略观念,并以此推动沿海地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水资源结构,加大利用海水资源的力度。

  二是要大力推进《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贯彻实施。该《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80万—100万立方米/日,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550亿立方米/年;202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50万—300万立方米/日,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1000亿立方米/年。为实现上述目标,要进一步加大规划实施力度,建立实施机制,明确任务和政策措施,积极做好海水利用重点工程的落实和全国海水利用示范城市(海岛)的创建,引导海水利用产业发展。

  三是要加大海水利用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力度。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点攻克大型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大生活用海水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集成技术难题,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推进海水利用产业规模发展。

  四是要逐步建立海水利用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海水利用标准体系,开展海水利用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合格评定程度研究,探索研究海水利用节水产品认证和标准协同发展机制。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海水利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协调、有序、健康发展。

  五是要加快培育海水利用市场。加快已有海水利用成果的转化步伐,加大自主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六是要建立海水利用多元化投资体系。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海水利用产业领域,拓宽海水利用融资渠道。通过国家、地方、企业、社会多方筹集资金,采取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地方配套、国家补助等多种方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稳定可靠的海水利用投入保障体系。

  七是要制定出台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要对有关海水利用产品装备生产企业和用户在用地(用海)、用电、水价、税收、信贷、收费和进口关税等方面给予扶持。如:对以解决沿海电力等企业用水的大型海水利用工程予以补助或贴息贷款、对生产可供饮用的淡化水的水厂给予公益性补贴、对海水利用自主装备制造业予以支持等优惠政策。

  八是要充分发挥海水利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海水利用技术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大力推广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水淡化成套技术与设备,重点是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等,改善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海岛民众生产生活条件,缓解水资源短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制约,带动我国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