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环保活动 >> 正文

环保组织发起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活动

Eedu.org.cn 作者:李健亚    资讯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1

  近日,一场由一环保组织发起的抵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活动“拯救森林,筷行动”又开始在京城兴起。一次性筷子,曾经负载着安全、卫生等消费理念,近几年在生态主义与环保人士的围攻下,却成了人们抵制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性筷子被描述成资源浪费、恶性消耗,甚至是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源掠夺的象征。不过,一次性筷子真的那么可怕吗?撇开传闻,追索事实,我们发现,一次性筷子只是当代消费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只是当代社会木材消费的一个细节而已。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呼吁检讨当代社会“一次性生活”所存在的问题,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数量。事实上,不久前公布的我国首部针对餐饮企业制定的行业规范文件《餐饮企业经营规范》就提出,“建议餐饮企业减少一次性筷子、纸杯等餐具的使用”。

  起因一年吃掉多少筷子?

  据统计,中国每年出口及国内消费的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大约100万立方米木材及不到4000万根竹子。

  自10月9日以来,马利超将登录餐饮服务类网站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他们的倡导下,一场名为“拯救森林,筷行动”的抵制“一次性筷子”的活动正在互联网上开展起来。通过餐饮服务类网站,他能及时看到有多少人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到现在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马利超希望,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北京能有2000家餐饮企业加入这项活动。

  中国是最早使用筷子作为独特进食器具的国家。一个传说指出,纣王,商的最后一名国王无意中发明了筷子。近20年来,一次性筷子开始大量出现在这个创造筷子的国度里。最初提倡使用这种筷子,目的是减少食源性疾病的传播渠道。现在,它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不过,急剧增长的消费带来了对一次性筷子耗材的反思。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问题更加关注。森林作为人类的摇篮、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次性筷子也因为其大量消耗木材资源的实质而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在互联网上检索“一次性筷子”的条目,结果都是触目惊心的数据:每年中国生产一次性筷子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占全年木材消耗的18%。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至4000双筷子。这在热心环保事业的人看来是不可容忍的,对于森林覆盖率只有18%的中国来说,使用一次性筷子无疑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那么,一次性筷子究竟是由哪些原料做成的呢?此前,国家林业局对生产一次性筷子的产地进行了一次调查,对一次性筷子的产地、生产规模、材质等内容进行了摸底了解。

  国家林业局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经营管理处处长王志友表示,一次性筷子中又分木筷子和竹筷子。其中,木筷子基本产于北方,主要产地是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的大兴安岭林区,此外,吉林也是一次性木筷子的重要产区。“国内的一次性木筷子产量,90%是这几个地区的。”而一次性竹筷子则主要在南方加工生产。

  目前,市场上的一次性木筷子使用树种较单一,主要是桦树和杨树,其中又以桦树居多。王志友指出,生产一次性筷子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木材,与这两种树的生长自身特色有关。东北地区比较寒冷,许多树种都长得比较慢。相对来说,桦树、杨树在那儿被称为先锋树种,生长较快。桦木的生长期一般为100天左右,10-15年即可使用。而一次性竹筷子的材料生长周期更短,一般为5-6年。事实上,在第一年内,竹子便已能长到2米左右,但这个时候的竹子材质还不够硬,并不能投入使用。“一般只有长了5-6年以后才能加工成一次性筷子。”

  这几年来一次性筷子消费需求量日益增长。不过对于一次性筷子的木材消耗量,王志友表示,网上所谓“500万立方米”的数字并没有什么依据。从出口角度来反推,可以大致了解中国一次性筷子产业的规模:每年出口一次性木筷子480万箱,每箱有5000双筷子,国内消费达到约500万箱,一共约1000万箱。而一次性竹筷子出口200万箱,一箱3000双,国内消费要比出口多20%,约为240万箱。通常,1立方米木材可以生产9-10箱,所以一次性木筷子产业一年消耗大约100万立方米木材。一次性竹筷子的生产方面,每10根竹子能生产一箱,每年消耗近4000万根竹子。不过王志友指出,最近几年,因技术革新,竹子带节处,也能被开发生产为一次性筷子,所以现在的新情况基本上是每6根竹子生产一箱一次性竹筷子。

  问题一合理利用还是资源浪费?

  制作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包括在国家商品材生产指标之中,它们即使不被做成筷子,也会制成其他产品。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看,这算不上是浪费。

  100万立方米木材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王志友指出,每年国家林业局都有一砍伐指标:商品材生产6600万立方米,其中就包括生产筷子的100多万立方米木材。相比之下,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的比例并不大。

  在环保人士看来,生产过程中对森林采伐大都是采用“一采光”式的砍伐式,这对森林资源是一种毁灭性的采伐。由于筷子的生产流程是“圆木———木块———成品”,其间木材的有效利用率仅为60%,而这60%利用率中能成为一、二、三等品的也只有60%,工损耗相当大。

  不过,王志友却指出,径级在14—22厘米的杨桦小径木,基本是森林抚育伐(在幼林阶段伐除杂树和过密幼树,保证幼林的生长发育)的产物。特别是杨木原料也可用人工林替代。而桦树、杨树这样的速成材,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风一吹种子满地都是,就可以蓬勃生长。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看,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是科学利用森林资源而不是浪费。“每年生产6600万立方米,做筷子的100万立方米就在里面,即使不做筷子也会用于其他的生产。”王志友认为,在现阶段,一次性木筷子的生产与消费都是可以接受的。

  事实上,我国实行的是森林蓄积消耗总量和商品材生产总量的年度限额双向控制,年度森林采伐量主要依据生态平衡点,而木材产量计划和市场需求没有直接联系。商品材作为商品本身,不生产筷子也要加工成其他木制品,至于加工成什么产品,是由市场决定。所以,一次性筷子并不能算是对木材资源的浪费。

  王志友特别指出,目前的相关政策倾向于鼓励生产使用一次性竹筷子,而对于一次性木筷子,则采取“不鼓励政策”。“去年国家林业局出台了一份文件,大致内容就是,对现有一次性木筷子企业进行整顿,不再批准新设立木质一次性筷子厂。”而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木制筷子的出口退税,对竹制筷子继续执行13%的出口退税。这些政策的出台恰恰与竹子的生长特点有关。

  事实上,竹子具有生长周期短的特性。“竹子自然生长六年以后,如果不投入使用,自身也会黄掉、开裂,丧失使用价值。”因此,制作一次性竹筷子成了处理这些材质的出路。

  问题二日本不出售森林资源吗?

  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而日本工人工资水平要比中国东北地区高30-40倍。过高的人工成本,而非对本国森林的保护政策最终压垮了日本一次性筷子产业。

  国内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日本有居世界前列、高达69%的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却全靠进口解决一次性筷子需求,而森林资源紧缺的中国,却正大量砍伐林木生产一次性筷子换取外汇。

  对此,王志友认为,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失偏颇。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而日本工人工资水平要比中国东北地区高30-40倍。过高的人工成本,而非对本国森林的保护政策最终压垮了日本一次性筷子产业。王志友指出,事实上日本也一直都在出口木材,去年该国试图向中国出口柳杉,但同样由于人力成本原因,这些木材价格很高,所以影响了这种贸易。

  而这种行业内的差异,也成为赞成者让一次性筷子“存在”的理由。我国木筷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一次性筷子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林区和谐和经济发展的使命。一条筷子生产线日加工原木17立方米,可以安置70-80个劳动力,仅东北林区就有近10万人在从事筷子的生产。而生产17立方米板材只需16—18人。

  王志友指出,在设备少、技术低的条件下,一次性木筷这种成本低、增值幅度相对大的产业成为林区的自然选择。一次性筷子产业是林产加工项目中需要人力最多的一个项目,木筷厂职工是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支柱。“东北林区周围都是大山,那地方工人的平均工资到现在还达不到370元,而制作一次性筷子的女工可以挣到500元。”

  “如果以后林区经济水平好了,我们支持不生产一次性筷子。不过在目前阶段,一次性筷子还是可以生产,尤其是竹筷子。”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