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带动内蒙古林沙产业长足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技不断强化,林业建设特别是林沙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得到很大提高。目前,全区林业适用技术推广覆盖率已达80%以上,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5%,科技进步对林业生产的贡献率提高到35%以上。
长期以来,内蒙古积极探索防沙治沙和林沙产业新技术,在防沙治沙、生物质能源开发、林木优良品种繁育、林沙产品加工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实用先进技术,并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应用力度。特别是在林沙产业发展中,通过“多用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达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在肉苁蓉、枸杞、甘草栽植中,采用滴灌、渗灌、喷灌等节水新技术,枸杞集约栽培技术也得到了积极的推广适用。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总结推广了“两行一带”等20余种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和10余种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大大提高了防沙治沙的综合效益和质量。涌现出了奈曼旗章古台苏木40万亩、老哈河南岸300万亩等一批造封飞、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综合防沙治沙典型。
内蒙古在灾区和赤峰市太平地实施《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及防护效益的研究》项目,营造防护林面积39万亩,保护农田面积400万亩。现林网内平均降低风速50%,提高空气相对湿度7%,无霜期延长30天,减少水面蒸发量660毫米,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增产;赤峰市推行《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结合部风沙源治理模式试验示范》项目,区域治理沙地面积扩大22.8万亩,流动沙丘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的植被盖度由实施前的15%提高到82%;经过围封的植被覆盖度由40%提高到90%;林木覆盖度由16.5%提高到30%;项目区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1650元提高到2007年的3940元,增长2.3倍。广大农牧民走上了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局面。(方弘)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