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沙产业催化出绿色“黄金产业”小球藻
中新网武威6月23日电 记者日前在武威采访获悉,“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发展沙产业的核心。甘肃武威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的高清洁小球藻试验示范光合工厂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利用河西走廊充足的日照条件,该工厂利用美国连体温室引进封闭式管道化小球藻生产线,养殖各阶段的绿色小球藻,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生产出高洁净小球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土养殖。
甘肃武威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科技开发科科长赵之旭介绍说:“通过对小球藻培养技术,生长水体、温度、PH值、光合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五大因子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缩短小球藻生长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每天能生产8至10公斤小球藻干粉,为下一步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武威市环保局官员表示,运用现代高新科技最大限度提高太阳能光合集成效应生产高蛋白小球藻,为开发利用沙漠资源提供了全新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相统一、相协调,具有重大的生态示范价值。
据了解,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低等植物。在国际市场上被人称之为“天然保健药品”,目前世界上年销售小球藻干粉约在2500吨左右,每吨小球藻干粉的售价为20万元人民币以上,是21世纪人类最具前景的生态绿色产品。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