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75万余亩黑土滩变绿洲
新华社讯(记者何伟)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获悉,目前,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黑土滩治理项目完成投资7400多万元,75万多亩黑土滩面积得到有效治理,变成片片绿洲,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过度放牧和鼠害等因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700多万亩高寒草甸退化成裸露的“黑土滩”,其面积呈逐渐扩大趋势,严重威胁着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2005年,我国政府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治理黑土滩的主要措施是围栏补播,即在重点项目区推广种植草地早熟禾、披碱草、中华羊茅等新型牧草,然后实施至少3年的封育管理,使原来退化的草地得到休养生息。
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实施后,黑土滩项目区植被覆盖率从2005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平均亩产鲜草量比治理前增长了6倍,牧草平均高度已达到50厘米,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成效。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