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正文

国家公园如何实现全民共享?

Eedu.org.cn 作者:肖琪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3/8
摘要: 去三江源国家公园看雪豹,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感受独特的雨林生境。随着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建立,前往国家公园深入接触大自然,不再只是遥远的期待。

本报记者 肖琪

去三江源国家公园看雪豹,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感受独特的雨林生境。随着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建立,前往国家公园深入接触大自然,不再只是遥远的期待。

实际上,国家公园从建立之初就具有全民公益性,它们不仅是国家所有、世代传承的重点生态资源,更承载着让国民充分享受大自然福利的美好愿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推进国家公园下一阶段建设、更好地实现全民共享建言献策。

观念: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国民幸福感、自豪感

一座国家公园,可以既是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自然的聚宝盆。

武夷山国家公园,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保护地。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亚洲热带雨林和世界季风常绿阔叶林交错带上唯一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

三江源国家公园,这里是“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其保护价值对全国乃至全球都意义重大。

如此独特的价值让国家公园成为坚定国民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荣誉感的最佳载体。全国人大代表阎志告诉记者:“将国家公园建设成提升国民幸福感和自豪感的国家名片,应当成为未来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在他看来,我国国家公园的国民认同度还有待提升。“目前,自然教育事业已经从不同自然区域逐步扩展到国家公园,但受众面仍然较窄,且国家公园所承载的国家精神在自然教育中体现不足。”

推进国家公园品牌建设成为当务之急。“突出国家公园的国家代表性和高品质建设,打破自然保护地国民认同感不足的困局,关键在于加大全民公益性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阎志补充道。

如今,一些国家公园生态体验的公众开放程度、体验方式等尚不明确,使国民对国家公园最为期待的社会功能发挥有限。阎志告诉记者:“通过增加公众前往国家公园获得审美和休闲的机会,才能进一步提升国民对国家公园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活力:推动特许经营制度建设,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热情村二社的牧民才仁尼玛,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昂赛大峡谷雪豹自然体验项目中的一名向导。2018年,昂赛大峡谷雪豹自然体验项目正式启动,才仁尼玛的生活也开始发生改变,成为向导的他通过接待游客享受生态福利。

在国家公园的建设探索中,我国尝试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让当地居民成为提供生态体验产品的优先主体。“保护好家乡的野生动物,游客来了能看到雪豹,他们开心,我增加了收入,大家都获得了快乐和幸福。”才仁尼玛说。

当地居民被激发出的保护意愿和积极性,让大家看到实现国家公园共建共治共享的可能性。而在实现全民共享之前,共建共治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在昂赛,政府、社区、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各方力量都参与到自然体验项目的打造中。“昂赛经验的价值或许在于,以当地居民为主体也可以做好自然体验的管理和产品提供等工作,这为国家公园未来的特许经营模式提供了经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告诉记者。

同样,阎志也认为,各级管理部门要联合科研单位、公益组织、行业协会等组织,细化深入解读国家公园理念和要求,提高经营企业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公益性保障水平。

而针对深入推进特许经营制度建设,阎志则建议:“各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要因地制宜、审慎研究,提出详细的鼓励、准入和禁止行为清单,规范特许经营企业的运营。要在充分遵循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再‘小步慢走’地进行利用,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确保国家公园的开发是‘无悔’的。”

具体而言,应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牵头,紧密对接《国家公园法》,加快出台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生态保护职责、生态产品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等要求为前置条件,细化制定国家公园各主要产业的社会资本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同时出台相应激励和惩戒机制,提升社会投融资的动力与成效。已经开展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试点的地区,要全面总结经验和教训,充分融入特许经营各项制度规范。

振兴: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绿色转型

昂赛是才仁尼玛和雪豹共同的家园。这片土地的未来,也将是他们的未来。

同样,在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也牵系着当地居民。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区腹地的桐木村盛产红茶,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这里就禁止毁林种茶,并开展生态修复。起初,桐木村的一些村民不理解,开垦茶山、毁林种茶的情况仍有发生。这也导致国家公园保护优先的建设理念与当地村民生计之间的冲突逐渐显现。

为了让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开始积极探索“茶—林”“茶—草”模式的生态茶园建设,引导茶农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今年春季,游客慕名而来,桐木村的茶山热闹非凡。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茶农的生计也终于有了着落。

实际上,本地居民的福祉关乎国家公园民族凝聚力和全民公益性理念的落实成效。同样,也只有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势,才能激发国家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

对于如何激活国家公园社区的发展活力,阎志给出建议:“要发挥社区导赏员、生态管护员连接国家公园和社区的纽带作用,并以政府采购等形式逐步引导生态体验接待、本土文化和自然知识解说、高附加值绿色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使其成为国家公园社区生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一般而言,国家公园所处的位置相对偏远,也正因此,才能更大程度地保留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而因其生态地位的独特性,绿色可持续发展才是国家公园社区所应走的路。

“未来,国家公园建设还应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融合,以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国家公园社区生计绿色转型,发展具备国家公园优势的绿色新兴产业。” 阎志补充道。

无论是三江源的牧民,还是武夷山的茶农,他们的生活都将因国家公园建设而越来越好。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