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了,人更有精气神儿了
“每天清晨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一整天人都是精神的。”在公园里锻炼的肖师傅高兴地说。天蓝了、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这些都是陕西省渭南市城区居民近年来最深的感受。
□自然条件恶劣
■粉尘污染严重
长期居住在渭南的市民都知道,由于南邻土塬,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使南塬的沙土飞到城中。渭南又是陕西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地,涉煤企业的粉尘污染一直是渭南的顽疾,加之特殊地理和历史原因,夏季城边麦秸烟尘不散,冬季城里烟炊四起,使得渭南这个农业城市成了名副其实的烟尘弥漫的城市。
借着“双创”(创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东风,渭南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更注重环境保护,走良性循环之路,对燃煤锅炉、麦秸秆燃烧以及区域内的涉煤企业粉尘污染进行大规模的治理。
□关停燃煤锅炉
■整治涉煤企业
全市通过拆除改造燃煤锅炉、推行清洁燃料、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南塬绿化、湭河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建筑施工及环卫清扫扬尘管理等综合措施,大力改善市区环境质量。2010年,全市对燃煤锅炉采取关停一批、改造一批、治理一批的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全市共拆除330座燃煤锅炉,为加大油烟治理力度,在市区天然气通达范围内、营业面积达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企业中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使得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大大改善。
随着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渭南市乘势而上,对影响全市环境质量的煤炭企业“亮剑”,提出绝不以牺牲群众的居住环境来换取GDP和财政收入,这是对人民的承诺,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2010年初,渭南分3个阶段开展涉煤企业粉尘污染整治。整治重点是煤炭、焦化、钢铁、电力等涉煤企业堆煤场的粉尘污染,主要以安装防风抑尘网、喷淋系统等各种除灰降尘设施为重要手段,同时也兼顾废渣、废水的污染防治。对处于敏感区域或重点区域、群众投诉较多、污染较严重的涉煤企业,要求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整治方案,经审查论证批准后方可动工实施。加强对新建涉煤项目的监管,严格按环评要求建设污染防治设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设施老化、防治能力不够、运行不正常的涉煤企业要求进行技术改造和能力升级,确保治污设施得到有效运行。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将严处重罚,对设施建设完备、污染治理效果明显的企业给予表彰。
据了解,此次粉尘污染防治中,全市共投入两亿多万元资金,整治完成涉煤企业68家,安装防网抑尘网及防风墙、建设堆煤棚48处,共计13.85万平方米。全市涉煤企业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区域环境得到很大改观,群众对粉尘污染的投诉也日益减少。
□空气质量改善
■实现环保惠民
渭南市开展“双创”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打造人居环境作为惠民的第一要务,通过打造城市绿肺,提高空气环境质量,使渭南市201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13天。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40mg/m3,同比下降16.7%,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0.041mg/m3,同比下降6.8%,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0.112mg/m3,同比下降5.1%,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彻底告别了“头顶灰帽子,脚踏灰鞋子”的历史。
当清晨在蓝天下惬意地呼吸新鲜空气,当夜晚降临遥望满天繁星,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新渭南已经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