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贵州 >> 正文

扶贫工程注入生态元素

Eedu.org.cn 作者:黄运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9/2
摘要: “三变”改革,是六盘水市在推动区域发展中,立足实际,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对闲置资产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进行有效利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创举。

图为六盘水猕猴桃种植基地。


 

黄运

“我家10亩土地入股到到润恒农业有限公司后,每年可以拿到6000元的土地入股红利,公司把土地用来种植猕猴桃,等到猕猴桃达产后,我家还可以按照30%的比例分红。”家住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俄戛村村民万发燕兴奋地说,现在家庭收入远远超过以前种植粮食作物时。

万发燕告诉记者,现在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得益于“三变”改革。

“三变”改革,是六盘水市在推动区域发展中,立足实际,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对闲置资产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进行有效利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创举。

抓住关键,找准脱贫路子

为在2020年实现小康,贵州必须加快扶贫攻坚的步伐,六盘水地处乌蒙山和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土地贫瘠,生态脆弱,贫困发生率达19.55%,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仅占1.63%,农民有土地没资产、有权利没利益。资源分散、农民分散、资金分散,这“三散”已经成为阻碍西部农村发展的瓶颈。

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攻坚这两个当下最重要、最急迫的问题交织在一起。

而“三变”模式正是抓住了这两个重要矛盾,把生态建设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在扶贫工程中注入了生态元素,为六盘水脱贫找到了新的路子。

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告诉记者,“三变”改革打破这一瓶颈,聚集起了脱贫攻坚的力量。

据了解,2014年以来,借助“三变”政策,六盘水66个乡镇17个社区(街道)、881个行政村、35个农业园区全部推行“三变”模式,带动22万贫困人口脱贫。

3年的时间,带动22万人脱贫,如果没有找准路子,这对一个没有突出优势的地区来说是异常艰难的,正是找准了农村发展的发力点,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六盘水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新路。

分类指导,打造特色产业

六盘水注重分类指导、因户施策、一人一法。对于深山区、石山区、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两无”人员,主要是帮助他们将土地经营权入股,或者将扶贫开发类资金等量化为他们持有的股金入股;对于有资金、有技术的“两有”人员,鼓励和引导他们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方式入股,从中获取租金、薪金、股金。

六盘水把精准选择产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六盘水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三变”改革中,市政府根据当地地形气候条件,选准农业特色产业、旅游休闲产业来重点发展。产业化种植红心猕猴桃、刺梨、“雪凝红”核桃、软籽石榴等特色产品。发展大健康旅游产业,如水城县海坪村以315亩集体荒山入股景区,打造彝族风情街,预计村集体每年可分红150万元,其中,780名村民共分红75万元。此外,政府利用财政可变资金,帮助贫困群众在城镇购买门面、入股企业,让贫困群众参与分红。

“我们这里山高坡陡,山上树又少,一下大雨,泥土就被冲走,土地越来越贫瘠,靠种庄稼难以养家糊口,所以前几年我们一家人都出去打工了。”水城县俄嘎村村民李茹明告诉记者,而今,村子的土地都流转到润恒农业有限公司,不仅土地流转赚到了钱,李茹明也不用再到千里之外的广东打工了,就在家门口的猕猴桃种植园工作,赚的钱并不比外出打工少,最主要的是终于不用再承受思乡之苦了。

据了解,截至2015年年底,六盘水市完成特色种植320.75万亩,比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总和还要多;建成1000亩以上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基地282个,形成了全省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刺梨种植基地、车厘子种植基地,带动22.9万户68.7万人增收,实现了向优质高效山地农业的转变。

守住红线,捧出金山银山

“三变”改革中,六盘水通过“资金变股金”来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将财政项目资金变为股金,就是把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等,投入到经营主体,按股分红。另一方面将扶贫专项资金转变为股金,就是把精准到户的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到效益较好的企业,合理确定贫困户股份比例。

推进“三变”改革,有没有好的经营主体来承接特别关键。六盘水以农业园区为载体,采取了“三个一批”的办法,因地制宜培育经营主体。一是壮大一批。对于企业体量较小、缺乏带动力的乡村,采取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帮助其做大做强。二是引进一批。对于没有经营主体的乡村,采取多种方式把那些实力强、信誉好、有公益心的企业引进来。三是新建一批。鼓励那些有技术、懂管理的种养能手,那些有头脑、懂市场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家乡办合作社。

六盘水在“三变”改革中严格坚守红线底线,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土地共有性质不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4个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规范运行程序、完善保险体系。

如今,通过“三变”改革,六盘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生态观光农业等生态产业,2014年以来,六盘水共整合扶贫开发类资金1.71亿元,推动5.13万贫困户、16.6万贫困人口参与“三变”,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62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8.99万人,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934元增长到7522元。

山高坡陡,生态脆弱,这原本是劣势,但六盘水找准了发展路子,践行生态理念,保护好绿水青山,赢得了金山银山。还是那片土地,如今的六盘水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