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河南 >> 正文

中国粮仓的“渴”“望”

Eedu.org.cn 作者:高红日    资讯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16

中国粮仓的“渴”“望”
在很多村,村民一大早就在地头等待送水。

  文/本报特派记者高红日片/本报特派记者戴伟

  黄绿的主流色

  旱情对麦田带来的创伤并非像很多公开信息描述得那么危言耸听,但泛黄的绿色也同样让百姓们心疼不已

  2月10日,新乡封丘县城关乡山里寨村,赵献礼扶着一把铁锨立在地头已半小时没有挪动,眼睛紧盯着从机井里抽出来的水汩汩地在麦垄里漫过。

  因浇水比较晚,本来长势很好麦苗已枯黄近半,水流过之后淹没了枯萎变黄的叶子,剩余的绿色麦苗更显稀疏。

  赵献礼家的麦苗在山里寨村还算不上受旱最严重的,1400人的村庄,2500亩的麦田,近三分之一的麦苗濒临旱死。拨开一片片枯萎的黄叶,才能找到中间的一个绿色嫩芽,退出麦田驻足,眼前则是一片刺眼的黄。

  从开封到郑州,从许昌到新乡,从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到310国道、107国道,记者一路看到:麦苗低矮是普遍现象;泛黄的绿色是主流色;全部枯黄的麦田偶尔可见。

  根据2月5日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计结果,河南省小麦受旱面积4150多万亩,其中严重受旱700万亩,有50万亩出现麦苗枯死现象。

  旱田里的憧憬

  面对已到来的旱灾,农民们选择了勇敢地接受,并以世代耕种的经验,相信旱田经过灌溉仍能复苏,并憧憬着将来的收成

  “怎么就等不来一场雨呢?”望着麦田里欢快流淌着的井水,赵献礼还在念叨着这句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疑问。

  赵献礼今年50岁了,从他记事起这里就一直风调雨顺,整个冬天干燥没降水,那么春节前后肯定会降水,他相信自己的判断。

  不只是赵献礼有这种想法,村民们都在等。从麦播之后就开始,先是等降雨,进入腊月后又等着降雪,然而一直等到春节前夕还是一场空。

  面对反常天气,山里寨村有两户坐不住了,腊月下旬,他们找来发电机、水泵等灌溉工具,将附近水渠里少许的积水抽进了两亩地的麦田。

  早浇了10天的水,让这两亩地在全村的2500亩麦田中赚足了面子。这两亩地的麦苗已近20厘米高,绿色的叶子充满着生机,与其他麦苗枯黄、矮小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个号称“中国粮仓”的河南大地上,5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明显让农民们措手不及。虽然从腊月初麦苗就开始有枯黄的迹象,但直到麦苗面临枯死才迫使大家都行动起来,想各种办法灌溉麦田。

  相同的判断、相同的步调,引出了集中的旱灾。

  一时间,抗旱保苗的行动开始见诸河南省各地的报端。记者在翻看了大量的抗旱报道后,发现里面出现最频繁的一句话则是“坚决克服靠天等雨的思想”。连日来每一名接受采访的村民都承认这么想过,因为这里的百姓都恪守着“干冬湿年”的古训和劳作经验。

  麦田里穿行的官员

  在老百姓勇敢面对旱情的同时,是当地政府官员对旱灾的高度重视,在政府工作中,抗旱救灾与应对金融危机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当河南全省范围内开展抗旱保苗的时候,许昌禹州市洪畅镇东高村村民们望着田地里枯黄的麦苗,还在盼着天降春雨。

  “我们都盼了三个多月了,并不是不想抗旱,我们就连喝的水都是从邻村买来的,哪来的水浇麦子啊?”村民王次会无奈地说。

  东高村缺水有些年头了,随着村周围几个煤矿的陆续开采,村子附近的地下水位一直下降,井也越打越深。前几年村里打了一口300米的深井,可能是打到了煤层,出来的水臭得没法喝,那口井也成了废弃。村里各家都建有水窖,下雨的时候就接雨水吃,然而现在已100多天没降水了,村民没办法只好从附近的朱屯村买水,每吨水8元钱。

  由于水是买回来的,村民们洗脸都是一家人用一盆水,更别说浇地了。

  这个村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水利灌溉设施,田地一眼机井都没有,最近的一条可用于灌溉的河道也离田地3公里远。个别住户不忍心眼看着麦苗枯死,就用平板车载着汽油桶从河里拉水,一点点地浇进麦田。

  2月7日,解放军送水进麦田时,村民们早饭都顾不上吃就挑着水桶在地头等着,一干起来就是一天。禹州市电业局、水利局等各个部门的政府官员,全程配合解放军从河道里抽水、运水。

  旱情来势汹汹,在老百姓为此焦急、自救的同时,当地各级政府官员也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2月2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各地市要求,10天的时间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浇灌一遍。“哪怕是肩挑手抬,用盆子浇,也要确保每一棵麦苗喝到水。”河南省委的一位领导在抗旱动员大会上如是说。

  2月5日,滑县上官镇镇政府小礼堂里,来自干柳树村等辖区所有村的干部,一起签下了“三天内必须将全村小麦浇灌一遍”的军令状。

  2月8日傍晚6点,天降小雨,封丘县水利局、电业局、执法局等各部门负责人都还站在黄河滩区,组织水渠清挖工作。“全县90%的麦田都已经浇上水了,现在是要引黄河水,引黄河水的原因不只是为了灌溉,更重要的一点是补充地下水,由于最近用水量大,地下水位下降,很多机井都抽不出水了,引黄河水可有效地缓解这一点。”封丘县水利局副局长海增才说。

  在干旱时期,机井是主要的灌溉方式,而问题也随之来了,有的村民田地里虽然也有机井,但部分机井因年久失修已基本废弃,而且原来的机井深度也不够,只有30米左右,随着近年来用水量的增加,再加上长时间没有降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井也就变成了枯井。

  除了机井,电也是左右抗旱进程的主要因素。2月9日上午,记者在封丘县城关乡山里寨村看到,村民赵献礼正忙着用机井灌溉麦田。边浇着水还边抱怨,本来昨天就能抽水浇地却被强行拖到今天,原因是村里划片轮流浇水,电负荷太大,实行这种轮番浇水之前经常自动跳闸。

  2008年入冬以来,一场50年一遇的大旱席卷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冬小麦主产区,“抗旱保苗”行动一时为全国上下共同关注。河南,这个小麦产量占全国1/4的“中国粮仓”,因麦田受旱面积过大更是备受关注。

  旱情到底对河南造成了怎样的灾害?当地政府部门如何来应对这场旱情?……连日来,本报记者在河南省许昌、开封、新乡、郑州等地市进行了采访调查。展现在记者面前的,不仅仅是麦田的“渴”,人们心中的“渴”尤其让记者印象深刻,那些旱田上的憧憬与希望更是让人心动。

  为浇地,连外出打工都耽误了

  经受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大旱的双重折磨,农民朋友们在希望便利地实施灌溉的同时,最大的期望还是能尽快找到打工的出路

  封丘县荆隆宫乡三姓庄村,村北就是著名的红旗闸,大功渠和三姓庄渠两条引黄河水渠在红旗闸前会合,黄河水通过闸门流向新乡、安阳两地的部分县市,以供农田灌溉。

  三姓庄引水渠就位于庄旁边,农田灌溉非常方便。村民于进才家的麦田更是紧挨着引水渠,然而2月9日下午记者见到他时,他一脸的焦急,原因是他请人在自家麦田里打机井,几次都没请来。

  守着引水渠为何没法灌溉?在于进才的指引下,记者发现,引水渠已成干渠,渠底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渠道旁边建起了砖厂,为了方便车辆过往,砖厂直接往渠道里填土建路,将引水渠拦腰截断。

  据封丘县水利局副局长海增才介绍,这条引水渠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大功渠一起负责为大功总干渠道引进黄河水。然而,随着近几年来黄河河道不断南移,淤下的泥沙就慢慢堵住了三姓庄引水渠的进水口,现在进水口与黄河河道之间已形成了长近2000米的沙滩,附近村民又在沙滩上播上了小麦。

  “这条引水渠大约是在2003年停用的,停用后大功渠也能起到引黄河水的作用,所以这条渠道就放这儿了,现在遇到了特大旱情,一条引水渠已不能满足下游麦田灌溉的需要,所以才请解放军在这片淤积的沙滩上挖一条新渠,连通三姓庄引水渠与黄河。”海增才说。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于进才没法等到新渠挖开后再灌溉麦田了,他想尽快把麦田浇上水后,放心地外出打工。

  “我觉得河渠灌溉还是比较方便的,首先是费用低,机井水浇一亩地要20多块钱,而河渠水浇一亩地只要五六块钱就行了,现在如果这条渠里来水了,我们几户人家的地就可以用几台水泵同时浇水了。”于进才说。

  “渠道就从我们村经过,如果有水的话就太方便了,现在倒好,只好轮番用机井抽水来浇地,把外出找工作的最佳时机都给耽误了,现在找个活太难了。”封丘县城关乡山里寨村赵献峰说。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