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河南 >> 正文

科技降旱魔 久旱降甘霖

河南抗旱中的科技力量
Eedu.org.cn 作者:乔地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8
  人工增雨让中原大地喜降甘霖

  今天午后开始,郑州上空飘起丝丝细雨,许多人不带任何雨具穿行在细雨中,尽情享受着去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喜雨。截至下午5时,河南省豫北、豫南大部分地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降雨,其中济源降雨量达到2毫米,而郑州和三门峡的降雨量也达到了1毫米。

  受高空低槽东移和低空暖湿气流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河南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雨云系,对增雨作业有利。从今天下午13:50到16:00,濮阳、郑州、洛阳、安阳、焦作、新乡、济源等地相继开展了地面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所有人员全部赶到新郑机场,全力保障飞机人工增雨行动。

  一架空军增援河南的运七“增雨飞机”,正在整装待命。届时,它将悬挂在两翼下的16根若啤酒瓶般粗细、长约30厘米的圆柱体“焰条”点燃,将安置在后舱内的4大瓶罐装液态二氧化碳喷射,不断地释放碘化银粒子,产生冰晶效应,让水分子凝结,形成降雨;不断喷射的气体,又增强了降雨效果。据介绍,“增雨飞机”比人工降雨大炮功能更强大,其携带的液态二氧化碳,1克能散发出1012个粒子,降雨效果很明显。一次飞行可影响10公里的宽度,可以320公里的时速飞行两个小时左右。

  截至记者发稿时,河南部分地区气象部门仍在继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未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地区也将在夜间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作业,为抗旱夺丰收多增及时雨。

  发布最高级别红色干旱预警信息

  作为我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的河南,今年旱情尤甚,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受旱面积已占到小麦播种面积的56%。该省气象局卫星遥感监测,全省遭受了自1951年以来的特大旱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气象预报成了人们最关注的事情。

  2月6日下午,河南省发布最高级别的红色干旱预警信息,宣布将Ⅱ级抗旱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4350万亩,超过麦播面积的一半,其中65万亩小麦出现枯死现象,山丘区42万人、9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

  与此同时,河南省316座小型水库干涸,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偏少5亿立方米,主要河道入冬后来水量比常年偏少3—8成。目前,该省还有3300万亩耕地没有灌溉条件。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旱情将持续到3月,可能出现冬春连旱。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汴通在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该省小麦平均灌溉1亩次的成本约15元,按照今年的天气形势,小麦最少需要灌溉4次,每亩地需要60元。

  面对严重的旱情,自去年12月31日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连续8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省直部门与各县结对包干抗旱,并派出14个督导组对抗旱浇麦保丰收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坚决打好抗旱浇麦、科学浇麦这一仗。截至2月5日,河南省共投入抗旱资金6.79亿元,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243万人,累计浇灌面积6417万亩次。

  农技人员活跃抗旱一线

  为了到抗旱一线支持抗旱浇麦工作,河南省农机部门抽调了5600名农机技术人员为老百姓抢修抗旱机具。目前,全省已组织186万台农业机械投入到抗旱浇麦中。同时,还筹措了2.2亿元资金,保障抗旱机具及零配件及时供应。为最大限度地挖掘抗旱潜力,农机部门工作人员还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提高农机利用率。

  最近一个时期,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组的专家,更是不断奔赴麦区,指导农民抗旱浇麦保苗越冬,确保完成今年预定产量指标,在此前5年连创新高基础上继续夺取今年小麦丰收。

  课题组专家实地调查证明,在出现旱情和黄苗、死苗的麦田,小麦根系发育普遍不好,基本没有次生根,或者次生根极少;而地上部植株因温度偏高,生长较快,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极不协调。

  专家提醒浇麦时应注意三点:一是选择上午9点至下午4点,用小水浇灌,防止晚上田间积水造成小麦冻害;二是对于底肥不足和有脱肥症状、生长瘦弱的麦田,在浇水的同时,亩追施7—10公斤速效化肥;三是对浇过水的麦田,要及时中耕,破除板结,保墒增温,灭除杂草。

  2月6日上午,河南省科技厅再次组织10余名小麦、气候、气象专家,在原阳县福宁集乡集中开展“加强麦田管理科学抗旱保苗”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授课、现场咨询、田间技术指导等7项活动,同时向当地农民赠送3万册《加强麦田管理科学抗旱保苗技术手册》和一批价值3万多元的电脑、电视、科普丛书等科普电教设备。

  刷卡浇地立大功农民盼望“井井通”

  6日上午,睢县西陵寺镇孟楼村村民孟永生来到村东头的变压器房内。他推上闸刀,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IC卡”,对准电表,只听见“啪”的一声,“可以浇地了……”孟永生笑嘻嘻地跑向自家麦田,这时,地里的塑料管已经出水。

  孟永生说,在没实现“井井通”项目之前,他浇回地得费半天工夫。

  孟永生所说的“井井通”项目,是国家扶持农业电力重点项目的试点。该村党支部书记孟宪德说,目前全村800多亩小麦已普浇一遍,今年遇到这么大的旱情,如果不是“井井通”项目,恐怕很多农户都会因为缺电线、少电表而发愁。

  “井井通”项目,将电缆埋在1米多深的地下,不受风刮雨淋,线损大大降低;其次,在室外设置变压器被盗严重,变压器装在室内,大门上又装上监视报警器材,可以有效地防止被盗。目前,睢县共兴建“井井通”项目34个,在今年抗旱工作中受惠面积23000多亩耕地。

  类似睢县这样的科学浇麦创举,在河南还有很多。今天本是周末,但记者打开个人信箱,发现全省各地提供的抗旱浇麦信息多达34条。像社旗县启动农技热线指导抗旱,新野县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全部投入抗旱浇麦,新密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干部送水上山,宛城区“四个到位”做好抗旱浇麦,方城县成立水利互助合作组抗旱浇麦显神威等,都正在演绎一部依靠科学、人定胜天的神话!(本报郑州2月7日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