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能源建设调查
据新华社信息重庆11月9日电(记者李永文)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和长期发展,重庆市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农村能源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投入少、发展慢,管理工作和服务机构脆弱,农民对能源建设的旺盛需求与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缓慢的矛盾十分突出,重点表现为缺乏“三力”支撑,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障碍。
近年来,重庆市农村能源建设在农村电网改造、沼气工程建设、秸秆气化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农村能源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农村能源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不”
1.能源结构不合理。调查发现,重庆市农村生活用能中,使用秸秆和薪柴直接燃烧的占第一位,其次为燃煤,而使用电能、沼气、成品油、天然气、液化气以及其他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则不足10%。由于使用优质燃料的农户少,清洁能源覆盖率低,农村用能结构极不合理,资源和能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2.能源发展不平衡。重庆市40个区县中,由于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发展速度等各不相同,导致全市农村能源建设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发展极不平衡。
3.能源资金不配套。国家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要求,中央下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于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各地需按中央投资的10%进行配套。但是,重庆市因种种原因,从市到区(县)两级资金均未配套。
4.能源管理不完善。就全市总体而言,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不热情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许多地区农村能源管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沼气工程建设中“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管并重”或“三分建、七分管”的科学建设和管理服务模式,尚未被广大干部群众认识接受。
二、农村能源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困难是缺乏“三力”
1.投入缺乏“原动力”。一是财政投入乏力。近年来,市级财政支农支出占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由1997年的7%下降到2004年的5.2%,逐年减少,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而且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二是信贷支农不力。虽然农业贷款绝对额有了明显增长,但是与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极不适应,农村信贷资金缺口长期存在。三是农民缺资无力。2005年,全市农村经济总量仅10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9元,相当于重庆城市居民收入的1/4,农民增收难,能源建设投资无力。
2.建设缺乏“整合力”。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和协同配合。涉及农村能源建设投资和管理的部门及单位众多,但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与协调,造成多头审批,条块分割,难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3.发展缺乏“扶持力”。农村能源建设,需要全社会长期扶持,全力协作,齐抓共管。而长期缺乏社会扶持力的问题已成为农村能源难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是法律保障扶持不够,二是投资倾斜扶持不够,三是人才培训扶持不够。
重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专家指出,推进农村能源建设,要从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出发,把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最急需,要求最迫切,反响最强烈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要创新工作模式,转换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努力探索一套有利于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的工作机制。
第一,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是农村能源建设的关键。一是要统筹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利益格局,加大农村能源建设投入。二是要统筹城乡能源发展战略,协调城乡能源统筹发展规划,注重向农村能源倾斜。三是要统筹城乡能源政策体系,研究城乡能源工作重大问题,制定促进农村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要成立全市城乡能源协调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城乡能源建设发展工作,制定城乡能源统筹发展的工作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二,长效投入机制。长效投入是农村能源建设的核心。市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投入。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持农村能源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国债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逐步形成农村能源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和土地出让金的部分资金用于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要尽快研究制定农业投资法,从法律上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要保持一定比例并稳步增长;要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注重向农村能源建设投放;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实施市场化运作,激活投资主体,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投入;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企业、社会和农民增加对能源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第三,科技创新机制。科技创新是农村能源建设的重点。一是要依托科研院校,整合技术力量,调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注重农村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增加科技含量,降低建设成本,努力提高农村能源建设科技应用水平。二是要着眼农村能源技术与农业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多种应用模式。三是要建立新型农村能源科技研发和推广服务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村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能力。四是要强化农村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科技对农村能源建设和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五是要集中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投资,激活科研要素,积极研究和开发农村沼气。
第四,服务保障机制。服务保障是农村能源建设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农村能源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后续服务管理和农村能源产品的检测等管理,逐步建立起比较健全的产、供、销技术服务保障网络,使农村能源产业的自身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要加强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使更多的农民对能源建设基础知识与服务保障功能有所了解和掌握。做到服务农民、方便农民、培养农民,让广大农民在能源使用上“一学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要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保障网络,切实解决农民在使用能源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五,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制约是农村能源建设的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督促能源建设项目单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组织实施。要加大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制约,及时发现和纠正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特别强化对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的资金监管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财务监管制度、物资采购监管制度,确保项目规范有序实施。
Tags: 重庆,农村,能源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