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能源 >> 正文

美能源专家:美中能源环境合作具有世界意义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5
    “如果中国人像美国人一样消费能源,全球能源消耗将会翻倍,需要再有5个沙特阿拉伯才能满足石油需求,中国自己也需要生产其当前产量6倍的煤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能源和气候专家钱德勒这样描述这一几乎无法持续的世界能源前景:大房子、大电器、大汽车……美国家庭消耗的能源远远多于中国家庭。美国自工业革命以来造成的气候污染也远远多过中国。面对全球变暖的现实,发展中国家不应效仿美国的生活方式,而是应更明智、更高效地使用能源。这也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

    钱德勒曾供职于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的国际能源工作小组,曾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的主要撰写人之一。他还直接参与了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签署的《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的讨论和起草工作。谈起这一框架文件,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鼓舞的事”,它表明美中两国对能源与环境合作都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美中两国都将长期面对的重大问题,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不会因美国政府更迭而受到影响。

    钱德勒认为,美中两国都是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两国开展能源合作是客观需要,也有现实条件。美中两国都是煤炭大国,美国煤炭储量是中国的两倍多,但煤占美国能源消耗中的比率却比中国低得多。工业消耗了中国能源需求的2/3,而美国只是1/3。因此,在能源供给的多样化和提高工业生产能效上,美国有可资中国借鉴的经验和技术。在能源问题上,美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州政府比联邦政府积极。几乎半数以上的州都在能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上设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并颁布了强有力的政策以达到这些目标。这种以州为基础的能源政策将对联邦的能源政策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已确立了到2010年将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标。两国的节能方向是趋同的。事实上,在美国的州和中国的省之间,能源合作已经开展。

    钱德勒主张,美中两国的能源与环境合作应集中技术推广、联合研发以及双边协定三个领域。技术推广意味着现有节能减排技术的市场渗透,这对美国公司和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和丰厚的市场回报。随着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美国公司和企业将非常乐意向中国出口设备及技术。中国政府可以通过税收、金融等措施鼓励企业投资清洁能源项目。

    任何开发新技术的努力,如碳捕捉及封存系统、高效的工业生产流程等,都离不开大量投资、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多年的实践。曾在美国西北太平洋实验室担任高级科学家多年的钱德勒认为,任何发明都要植根于市场的反馈,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与美国实验室优势的结合,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已准备好同美国分担研究及开发成本。

    中美两国互为重要的市场。节能技术的投入,在短期内可能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如何减少节能努力对贸易前景的影响,钱德勒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他主张两国应签订一个“避免互相占便宜”的双边协定,即把能源合作与贸易政策结合起来,如两国可以协议在2015年以后只出口能效标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电器、汽车及设备,两国还可以联合制定生产标准来限制生产出口产品时所需要的能源。钱德勒认为,美中之间的这一协定可以视为一项“政策实验”,一旦成功,也可以和其他国家分享,从而形成一个覆盖所有国家的全球协定,因此“可以说,美中能源与环境合作具有世界意义”。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Tags: 能源,美中,能源环境合作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