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力量?
解放日报2007年4月10日消息:以往再普通不过的玉米、甘蔗快成了今日世界的明星,因为石油价格的波动和全球温室效应的压力让人们对其寄予厚望。
现在,人们正在尝试利用它们捕捉能量。作为推动世界生物燃料业发展的先锋,巴西利用从甘蔗中提炼出的蔗糖生产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机动车行驶的燃料。巴西燃料乙醇的日产量也已从2001年的3000万升增加到2005年的4500万升,并已能满足国内约40%的汽车能源需求;作为另一个主要的燃料乙醇生产国,美国人则利用玉米。玉米中的淀粉通过发酵可以很容易地分解为乙醇,目前,美国已投入生产的乙醇生产厂至少有97家,并存在一个庞大的扩建计划。
玉米、甘蔗的新功能也让它们不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股票市场中都身价倍涨,甚至被认为有能力左右国际石油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替代能源因素的引入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石油输出国们显然不太愿意让油价飙得过高而刺激了人们对替代能源的开发;而热衷推行新能源政策的消费国则不愿意看到过低的油价消磨了人们对开发新能源的热情。
无疑,在这场既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又有利于环保的绿色能源革命中,玉米的力量正在显现,但同时,争论也出现了。
某种程度上,对玉米的青睐是由于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美国,正在日益重视它的战略价值。发展替代能源、降低美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以确保美国的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华盛顿新能源政策的核心。但已经有评论指出,美国政府突然热衷于生物能源计划,并力主建立“乙醇欧佩克”,除了扩大经济利益、节约化石能源之外,也有其政治考虑,那就是遏制它的对头委内瑞拉或是伊朗的石油力量。
而作为世界玉米第一大生产和出口国,美国的新能源政策也势必令国际粮食市场面临震荡。随着美国人需要更多的玉米来驱动汽车,同时作为粮食的玉米的价格也在上涨。不久前,以玉米为主食的墨西哥就闹起了“玉米荒”,玉米价格曾在一周内暴涨了25%。据悉,今年美国计划投入4200万吨玉米用于乙醇生产,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同等数量的玉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一年的食品消耗,难怪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近日连发两篇文章,指出如果在拉美和非洲地区推广美国倡导的替代燃料计划,到2025年全世界挨饿的人将增加到12亿。
另一些人则担心,绿色能源可能带来另一场环境危机。因为即使只替代目前全球汽油产量的10%,也需要将巴西现有的甘蔗种植园面积再扩大40倍,大规模的单一栽培将影响自然生态系统。而如果巴西政府保护不到位,国际市场对乙醇及其他生物燃料的需求增加,种植者很可能会在利益驱动下侵入“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
是造福人类,还是适得其反?人们在运用玉米的力量前,看来还得认真思量。
Tags: 玉米,能源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